第391章 开学典礼,梦想启航(2 / 3)
手撑着1982年的讲桌,木纹里还嵌着当年李晓聪刻的歪歪扭扭的“早”字。“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他的声音穿过广播,在山谷里回荡,“六年前,有个孩子把这里的闹钟拆了,就为了看里面的弹簧;他把食堂的馒头扔给狗,就为了赌气;他说永远不会原谅把他送到这里的人。”
台下的张扬突然嗤笑一声,却被身边的女生肘了一下。那是报名时抱着枕头哭的小姑娘,此刻正睁大眼睛望着主席台,辫子上的红头绳是王婶新扎的。“但现在,”李思成的目光掠过每个孩子的脸,“那个孩子在清北的实验室里,用当年学的榫卯原理,做了个地震预警仪。”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木盒,里面是李晓聪寄来的鲁班锁,“他说,这六年教会他的,不是怎么考试,是怎么做人。”
宣誓环节开始时,苏眉捧着1982年的《青少年守则》走上台,册子的封面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孩子们举起右手,掌心的汗打湿了马扎的帆布面。“我宣誓,”周明德领誓的声音苍老却有力,“爱劳动,爱学习,做错事,敢承认......”张扬的声音突然哽咽,他想起昨天偷偷帮王伯劈柴,老人塞给他的那颗水果糖,甜得让他想哭。
典礼结束时,王婶推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过来,后座绑着个铁皮桶,里面是刚熬好的绿豆汤。“孩子们,喝了解暑!”她的粗布围裙沾着糖渍,笑起来露出豁了颗牙的嘴,“当年晓聪喝第一碗时,烫得直吐舌头,现在啊,能帮我烧火了。”
家长们离开时,那个穿西装的男人突然把劳力士摘下来,塞进王伯手里:“大爷,帮我给孩子换个马扎,要最结实的那种。”他望着儿子在菜畦里学浇水的背影,突然红了眼眶,“告诉他,爸当年也坐过马扎,后来才知道,能坐直的人,才能站得稳。”
李思成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跟着马师傅学刨木头,木屑在阳光下像金色的雨。张明远递来份电报,是清北寄来的,电文很短:“爸,社团要编1982年的竹筐,缺个技术指导,我申请暑假回去。”
祠堂的广播又响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旋律在山谷里打了个转,钻进每个人的心里。王伯正用烟袋锅给孩子们点蚊香,火光明灭间,李思成仿佛看见六年前的李晓聪,正蹲在同一个角落,偷偷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未来的模样。而现在,那些线条终于连成了光,照亮了更多孩子的路。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排着队去食堂吃饭,脚步声在青砖路上敲出欢快的节奏。张扬走在最前面,手里攥着周明德奖励的铅笔,笔杆上“1982”的字样被汗水浸得发亮。他回头望了眼主席台,那里的马扎已经收齐,摆成了个整齐的方阵,像片等待发芽的种子。
李思成知道,从今天起,这些孩子将在1982年的时光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棱角,就像马师傅手里的木头,终会变成有用的器物。而清平村的炊烟,会每天准时升起,为他们熬煮最真实的生活,直到他们羽翼丰满,飞向更远的天空。
操场上,小郑正在收拾国旗,折叠的动作一丝不苟。他哼着刚学会的《少年先锋队队歌》,声音在空旷的操场上回荡。远处,王婶正和几个孩子一起打扫卫生,他们拿着扫帚,认真地清扫着地上的纸屑和杂物,虽然动作还很生疏,但每个人都很投入。
周明德和赵兰芝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里面的孩子们在苏眉的带领下,互相介绍自己,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孩子,都是好苗子,只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有出息。”周明德感慨地说,赵兰芝点点头:“是啊,就像晓聪一样,经过六年的磨砺,终于成为了栋梁之材。”
陈默背着药箱,在校园里巡视着,确保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都良好。他看到一个小男孩不小心被石子绊倒,膝盖擦破了点皮,立刻走过去,拿出1982年的红药水和纱布,小心翼翼地为他处理伤口,嘴里还轻声安慰着:“别怕,这点小伤,很快就好了,以后走路可要小心点。”小男孩点点头,眼里含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