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宣传推广,吸引关注(4 / 4)

加入书签

意出。”

教育展上的那位刘教授,回去后特意写了一篇长文,发表在《中国教育周刊》上,详细介绍了“穿越育才中心”的教育理念和特色。他在文章中写道:“清平村的教育模式,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汲取1982年教育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它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文章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学校的校长都打电话来,希望能借鉴这种模式,还有一些教育机构表示想与清平村开展合作。

有些媒体记者为了能挖到更独家的新闻,干脆在清平村住了下来。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吃窝窝头,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在煤油灯下读书。《都市报》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宣传,只有真实的生活和真诚的教育。孩子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成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清平村的真实面貌,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林悦每天都忙着统计报名信息,她的办公桌上堆起了厚厚的一摞报名表。她把家长们的疑问一一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厚厚的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问题,比如孩子的饮食是否营养均衡、住宿环境是否安全、学习进度如何与外界接轨等等。“舅舅,你看这些问题,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咱们得好好想想怎么回答,让他们放心把孩子交给咱们。”李思成仔细翻看着这本记录,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然后组织周明德、赵兰芝、陈默等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制定出详细、周全的解答方案,确保能给家长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伯和王婶也没闲着,他们每天都要给来参观的家长和孩子做可口的农家饭。王伯在灶台前忙碌着,手里拿着一把1982年的铁锅铲,锅里炖着的土豆炖豆角香气四溢,飘满了整个院子。王婶则在一旁招呼着大家,给孩子们递上刚蒸好的玉米,笑容慈祥。王伯用烟袋锅指着墙上贴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个孩子的对比图,他慢悠悠地说:“你看这孩子,刚来的时候瘦得像根豆芽菜,整天没精打采的,现在壮实多了,还会主动帮着喂猪、挑水呢,变化大着哩。”家长们看着照片里孩子们的巨大变化,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眼神里的疑虑也渐渐消散。

随着宣传推广的深入,“穿越育才中心”的名声越来越大,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江南北。报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报名表从最初的几十张,增加到几百张,甚至上千张。李思成站在老槐树下,望着眼前热闹而有序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欣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要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能像李晓聪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宣传推广还在继续,“穿越育才中心”的故事也在不断续写。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等待着更多孩子的到来,开启他们的成长之旅。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