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资金筹备,全力以赴(2 / 4)
冲进办公室,帆布鞋上还沾着仓库的灰尘,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红晕:“舅舅,年轻人疯了!带‘王伯手作’印章的竹筐炒到了五千块,还供不应求!”她点开买家评论,屏幕上满是“想体验爸妈的青春,这竹筐太有感觉了”“这粗糙感太治愈了,比那些精致的工艺品有温度多了”的留言。“我们还接到影视公司的订单,要租1982年的供销社拍戏,说我们这的场景比他们搭的棚真实多了,租金给得还不低。”
董事会上,反对声浪如潮水般涌来,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李董这是拿股东的钱做慈善!我们投资是为了盈利,不是陪你做公益!”胖董事的金戒指敲得桌面当当响,唾沫星子飞溅。“那个学农基地,居然要养两头1982年品种的老黄牛!这能产生什么经济效益?纯粹是浪费钱!”李思成突然播放监控录像——画面里,曾经偷车的少年在泥地里学插秧,汗水混着泥水流进嘴里,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那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诸位,”他关掉投影,会议室陷入黑暗,只有窗外微弱的光线照进来,“这才是最值钱的资产,这些孩子的改变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
当第一笔投资款到账时,李思成正在清平村验收新到的桐油。王伯用手指沾了点油,在指间搓出透亮的薄膜,神情专注:“当年晓聪就是用这种油,把破竹筐刷成了金元宝,那时候他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喊疼,硬是把竹筐刷得油光锃亮。”远处传来卡车的轰鸣,满载着1982年款的课桌椅,车身上“穿越育才中心”的标语在夕阳下闪着金光,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深夜的书房里,李思成对着账本抽烟,烟雾缭绕,模糊了他的面容。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小山,每一根都对应着一笔支出:老槐树移栽费、煤油灯采购款、王伯的退休金...每一笔都承载着他的期望。突然,手机震动,是李晓聪发来的照片——清北图书馆的灯光下,少年正在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神情专注,书页上写着:“爸,等我回来教孩子们用电脑做农活规划,让他们既能学到传统农耕知识,也能结合现代技术。”
他猛地掐灭烟头,在预算表上“VR农业模拟系统”一栏打了个勾,眼神坚定。窗外的月光淌过报表上的数字,那些冰冷的金额仿佛突然有了温度,化作清平村田埂上的晨露,化作煤油灯里跳动的火苗,化作无数个等待被照亮的少年眼眸,充满了希望。
资金筹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困难接踵而至。就在李思成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难题突然摆在他面前。负责供应1982年式课桌椅的厂家打来电话,语气带着为难:“李总,实在对不住,这批课桌椅的木材价格突然涨了,而且涨得很厉害,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提高供货价,不然就要亏本了,我们小厂经不起这样的损失啊。”
李思成皱起眉头,这突如其来的涨价打乱了他的资金计划,让本就紧张的预算更加捉襟见肘。他沉吟片刻,对厂家说:“我知道你们也不容易,做生意都讲究互利共赢。但育才中心的预算真的很紧张,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这样吧,我派我们的人去你们厂里监督生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看看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价格就按之前谈好的来,行吗?”厂家犹豫了一下,权衡利弊后,最终还是答应了。
挂了电话,李思成立刻让张明远安排人手去厂家监督。张明远有些担心:“李总,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了?而且我们的人也不一定懂木材加工啊,去了怕是也帮不上什么忙,还可能闹笑话。”李思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松:“凡事都要试试,为了这些孩子,麻烦点算什么。再说,让我们的人去学学也好,以后说不定用得上,多了解些行业知识总是没错的。”
几天后,去厂家监督的人传来好消息,语气里满是兴奋:“李总,太好了!我们发现厂家在选材的时候有些浪费,很多能用的边角料都被扔了,看着真心疼。我们跟他们沟通后,他们同意把这些边角料利用起来,做一些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