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规划蓝图,精心设计(2 / 4)
,要完全还原1982年的风貌;设计师带领的“创新派”主张适度改良,在保留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便利设施;张教授的心理学团队则专注“场景疗愈”,从心理层面考虑如何通过环境影响孩子。当争执到第七个小时,大家都有些疲惫,林悦突然扛着个麻袋闯进祠堂,麻袋“咚”的一声放在地上,倒出一堆宝贝——1982年的铁皮文具盒,上面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边角有些磨损;还有半块用了一半的橡皮,颜色已经有些发灰。
“这橡皮,晓聪用了三年。”林悦举起橡皮,边角被啃得坑坑洼洼,上面还留着牙印,“他说每次闻到橡胶味,就想起王婶说的‘做事要像擦橡皮,错了就改,改了就好’。”她的话让全场安静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周教授突然叹了口气,拿起笔,在三角函数课本上写下“现代应用案例”,字体工整;设计师则删掉了效果图里的电子屏,换成手写的“今日特价”木牌,木牌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夜幕降临时,祠堂里亮起四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笼罩着每一个人,与墙角的应急灯形成奇妙的光影,一半温暖复古,一半明亮现代。农业科普园的设计图上,王伯用红笔圈出了“学农区”,字迹有力:“让城里娃见识见识,稻谷不是超市里的真空包装,是从田里一粒粒长出来的。”他还特意标注了“摸鱼区”,旁边画着个简笔画小人,歪着脑袋,正是当年的李晓聪,栩栩如生。周教授则在传统手工艺作坊的图纸上,添了“古法造纸与现代环保纸对比实验”,钢笔字力透纸背,仿佛要刻进纸里。
“劳动课得分等级。”张教授推过来品德培养方案,表格里“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条目旁,标注着对应的1982年式奖励——小红花、流动红旗,这些奖励简单却充满力量,“但考核标准用现代量表,比如‘主动帮助他人三次以上可兑换一次电影票’,电影放《地道战》,既让孩子们感受当年的文化,又能激励他们向善。”李思成在“电影票”三个字旁画了个五角星,眼神里满是期待:“用清平村自制的油印票,图案是老槐树,让孩子们记住这里的根。”
深夜的祠堂里,只剩下沙沙的笔尖声,像春蚕在啃食桑叶。周教授正给1982年的语文课本加批注,在《为人民服务》旁写下“现代志愿服务案例”,还附上了具体的例子;设计师则在3D模型里,给传统手工艺作坊加了隐形通风系统,管道隐藏在木梁后面,不破坏木构外观却能防潮湿,保证作坊里的环境适宜;张明远的团队在VR设备参数旁,标注了“模拟1982年停电夜读场景”,连蜡烛燃烧的速度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与当年的情况一致,让孩子们有真实的体验。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祠堂的匾额,“孝悌忠信”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终方案新鲜出炉。封面是用1982年的牛皮纸装订,纸面上还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李思成在扉页写下:“让每个孩子在煤油灯与星光下,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笔触遒劲有力,饱含着他的期望。周教授用朱砂印泥盖上“审定”章,红色的印章在牛皮纸上格外醒目;设计师拍下照片发朋友圈,配文:“原来复古不是复刻,是让时光开出新花。”
离开祠堂时,李思成看见王伯在老槐树下教年轻设计师辨认农具,指着一把镰刀说:“这叫月牙刀,割稻子最顺手,当年晓聪第一次用,差点割到自己的脚。”年轻设计师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手里还拿着本子记录。周教授则蹲在泥地上,用树枝给几个好奇的孩子演示勾股定理,孩子们围在一旁,小眼睛里满是好奇。远处的田埂上,张教授正指挥工人搭建“学农小屋”,屋顶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像极了1982年的清晨,宁静而祥和。他突然想起穿越计划启动那天,也是这样的早晨,露水打湿了裤脚,却暖了人心。
“李总,材料清单出来了。”张明远递来的表格上,“1982年产青砖”“老式木工刨”“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