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深思熟虑,转型决定(2 / 3)
关,中山装熨烫得笔挺,口袋露出半截《教育心理学》,封面上满是批注,密密麻麻的字迹显示出主人的认真。“李总,您要的跟踪数据出来了。”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能洞察一切。“近三年问题少年的再犯率高达72%,但清平村模式...”他顿了顿,指着图表上陡峭下降的曲线,像一座从谷底攀升的山峰。“晓聪的转变不是偶然,是这套模式的成功证明。”
午后的阳光穿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像一幅抽象的画。李思成突然起身,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穿越育才中心章程》七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震颤,仿佛带着千钧之力。“保留所有1982年元素,”他的手指重重戳在“禁止现代通讯”条款上,力道之大,仿佛要在纸上戳出个洞来。“孩子们要像晓聪那样,在煤油灯底下重新学做人,远离现代社会的浮躁和诱惑。”林悦突然笑出声,笑容明媚如阳光,从背包里掏出个铁皮饼干盒,盒子上印着褪色的“牡丹”图案,里面是她偷偷收集的清平村粮票,一张张整齐叠放着:“其实我早就准备了这个,就知道您会有此一举,我还研究了当年的粮票制度,保证能派上用场。”
林宛如的哭声从文件堆后传来,带着释然和感动。她手里攥着张照片,是李晓聪刚到清平村时拍的,瘦得像根豆芽菜,眼神里满是桀骜,仿佛全世界都欠他的。“那时候他还尿床,王婶每晚都要悄悄换床单,怕伤了他的自尊心,自己却因为没睡好,白天总是打哈欠。”她抹了把眼泪,突然提高声音,带着一种坚定的决心:“我要去当生活老师!我要亲手照顾这些孩子,看着他们一点点变好。”张明远立刻调出人员名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在林宛如的名字后重重打了个勾:“正好缺个懂营养学的,王婶的腌菜方子总不能让孩子们吃六年,得给他们搭配更科学的饮食。”
暮色四合时,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绚烂而壮丽。老张端来重新热过的参汤,汤里的参片在碗中轻轻晃动。李思成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一盏盏灯光像一颗颗温暖的星辰。突然想起穿越计划启动那天,他站在清平村的老槐树下,听见王伯对着群山喊:“人这一辈子,总得栽活几棵树。”此刻这句话在心头回响,他抓起笔,在章程最后添上一行字:“以1982为镜,照见每个孩子的本心。”笔尖划破纸面的声响,像极了六年前仓库里那盏煤油灯点燃时的“噼啪”声,带着希望的火苗。
深夜的董事会视频会议上,全息投影里的董事们炸开了锅,一个个激动得面红耳赤。“李董疯了?拿上市公司的钱养问题少年?这简直是胡闹!”某董事的雪茄烟雾在投影里扭曲成狰狞的形状,语气里满是质疑和愤怒。李思成突然切换屏幕,清平村孩子们在晒谷场读书的画面取代了财务报表,画面里的孩子们坐姿端正,眼神专注,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美好。“诸位见过凌晨四点的煤油灯吗?那里烧着的,是比任何投资都珍贵的希望。”他摘下腕上的百达翡丽,放在摄像头前,手表的表盘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表能买一千盏煤油灯,而一盏灯,能照亮一个人生,这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会议结束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张明远发来最新的施工进度——供销社的招牌正在重新粉刷,“穿越育才中心”六个字沿用了1982年的宋体,笔画间还留着当年王伯刻下的刀痕,每一道痕迹都像是一段故事。李思成望着手机屏幕,突然想起李晓聪在电话里说的:“爸,图书馆的钥匙我留了一把在老槐树洞里,那是我最喜欢待的地方,里面有我太多的回忆。”他仿佛看见无数盏煤油灯正在晨雾中亮起,沿着1982年的石板路,连成一片照亮未来的星河,璀璨而耀眼。
林悦突然冲进书房,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手里挥舞着份传真——某军区发来的贺电,附带着批文:“同意调拨1982年制式军服三千套。”她的帆布鞋踩在地毯上发出“咚咚”声,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