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全员务农(2 / 3)
“白敬亭这张网,看着是天罗地网,对吧?”他指着蛛网,“他控制着粮商、仓储、物流,掌握着我们不知道的信息。他就像坐在蛛网中心的蜘蛛,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众人默默点头。
“但是,你们忘了,”钱明用笔在蛛网上,重重地点了几个点,“只要是网,就一定有结点。这些结点,就是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的关键。这张网越大,越复杂,它的结点就越多,需要维护的成本就越高。”
“白敬亭能控制粮商,他能控制天气吗?他能影响政策,他能左右太平洋上生成的每一次台风吗?他能买通一些人,他能买通所有人吗?”
“他的优势,在于信息不对称。他知道的,我们不知道。所以他觉得,他能玩死我们。”
钱明将笔扔在桌上,环视众人。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跟他比谁知道的内幕多。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连他自己,都忽略了的,或者他自以为控制得很好的‘结点’!”
“数据脏,数据乱,数据对不上,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钱明的眼中,闪烁着老猎手般的光芒,“因为这说明,这个市场,不是铁板一块!里面充满了漏洞和缝隙!这些缝隙,就是我们撕开这张大网的突破口!”
“去找!去找那些最反常,最不合逻辑,最让你觉得‘这他妈怎么可能’的数据!把它们一个个都给我揪出来!白敬亭是人,不是神。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疏漏。他的这张网,一定有破绽!”
钱明的一番话,像一针强心剂,让众人涣散的士气重新凝聚起来。
恐惧和迷茫还在,但方向,却清晰了。
与其抱怨对手的强大,不如去寻找对手的弱点。
接下来的几天,瀚海资本的办公室,与其说是金融公司,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数据侦探社。
“报告!发现一处异常!2013年,鲁西南地区棉花大面积爆发红铃虫灾,但当年官方公布的棉花收购价,几乎没有波动!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这里也有!广西蔗糖产区,连续三年,在每年11月份都会出现一次原因不明的铁路运输中断,每次都持续一周左右,导致大量甘蔗积压!”
“我这儿……我这儿有个更奇怪的!”一个负责研究天气数据的小组负责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尖叫起来,“陆总!钱老!你们快来看!”
陆寒和钱明立刻走了过去。
屏幕上,是两份数据对比图。
一份,是过去八年,华北平原几个主要玉米产区的官方气象局发布的夏季降雨量数据。
另一份,是同一时期,由一家商业气象公司发布的、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测算出的该地区实际地表水含量数据。
“你们看这里,”小组负责人指着屏幕上的一条曲线,“从五年前开始,每年7月到8月,官方公布的降雨量数据,和我们通过商业渠道买来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始出现微小但持续的偏差。官方数据,总是比遥感数据,要略微偏高一点。”
“这很正常,”赵毅在旁边说,“统计口径不一样,测量方法有误差,很正常。”
“不,不正常!”负责人激动地摇头,“你看,这个偏差值,不是随机的,它……它每年都在以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悄悄地、稳定地增长!就像有人在……在每年都往官方数据里,不多不少地,掺一点水!”
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两条看似差别不大,却又透着诡异气息的曲线。
陆寒没有说话。
他闭上眼睛,天赋在这一刻悄然运转。
他“看”到的不再是K线,而是一片广袤的玉米地。第一年,天空飘着不大不小的雨,刚刚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