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同心映世,薪火无垠(3 / 5)

加入书签

,有边疆战士守护国土、帮助牧民的温情故事,还有国际友人参与‘同心交流项目’、传递友好的温暖故事。我们想把这些故事编成绘本,让更多的孩子看到,让‘同心’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苏同心小心翼翼地接过笔记本,双手微微颤抖。笔记本的封面是用红色的绒布做的,上面绣着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花下绣着“同心故事集”五个金色的大字,针脚细密,充满了心意。她轻轻翻开笔记本,里面的文字质朴而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深情;每一个故事旁边,都配有孩子们手绘的插图,色彩鲜艳,充满了童趣——草原上的牧民们相互搀扶着在风雪中前行,山区的教师背着学生蹚过湍急的河流,边疆的战士牵着牧民的羊群在草原上行走,国际友人拿着“同心”徽章与中国小朋友一起微笑……

“好,好啊……”苏同心的声音带着哽咽,眼中的泪水终于滑落,滴落在笔记本的纸页上,晕开了一小片水渍,“你们做得太好了,真的太好了……这就是对英台皇后和雍正帝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同心’初心最好的传承。三百年前,英台皇后建功劳阁,是为了让先辈们的付出被铭记;今天,你们收集这些故事,是为了让‘同心’的信念被传递。你们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阿古拉和阿依古丽看着苏同心激动的模样,眼中也泛起了泪光。他们知道,这本笔记本不仅是一个个故事的集合,更是“同心”信念传承的见证,是新一代年轻人对过往岁月的致敬,对未来的期许。

当日午后,阳光变得温暖而明媚,同心文化园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同心仪式”。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人们汇聚在海棠树下——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有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汉族的教师,有蒙古族的牧民,有维吾尔族的医生,有藏族的学者,还有来自外国的“同心”文化爱好者。他们手中都捧着一株小小的海棠树苗,要在新海棠树旁,再种下一排新的树苗。

苏同心虽然年迈,行动不便,却坚持要亲手种下一株树苗。陈棠安想要搀扶她,却被她轻轻推开。“孩子,让我自己来,”苏同心笑着说,“这棵树苗,是我对‘同心’信念的承诺,也是我对岁月的告别。我老了,或许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走遍全国各地讲述‘同心’的故事,但这些小树苗会长大,会继续守护‘同心’的初心,会让这份温暖一直传递下去,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传递给更多的人。”

说着,苏同心拿起一把小小的铁锹,颤巍巍地铲起一抔泥土,轻轻撒在树苗的根部。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的白发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仿佛一位来自时光深处的守护者,正在完成一场跨越百年的传承仪式。

孩子们围在新种下的树苗旁,小心翼翼地为树苗浇水。阿古拉从背包里拿出一条条红色的丝带,上面用蒙古文和汉文绣着“同心共守”四个字,他将丝带系在每一棵树苗的枝条上,红色的丝带在春风中轻轻飘扬,像一面面小小的旗帜;阿依古丽则拿出一面面迷你的“同心旗”,插在树苗的旁边,旗帜上的“同心”二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阳光洒在嫩绿的树苗上,叶片上的水珠闪闪发光,像是一颗颗镶嵌在枝叶间的珍珠,又像是一颗颗“同心”的种子,在阳光下孕育着新的希望。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沉,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温暖的橘红色。苏同心坐在海棠树下的石凳上,这张石凳正是当年英台与雍正帝常坐的那一对,历经三百年的岁月,依旧坚固如初。她望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那里的灯火渐渐亮起,一盏盏灯光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城市的角落,汇聚成一片璀璨的灯海,温暖而明亮。

陈棠安坐在她的身边,轻轻为她披上一件厚厚的外套。“苏奶奶,天凉了,您累了吧?我们回去休息吧。”

苏同心摇摇头,目光依旧望着远方的灯火,眼中满是温柔与欣慰。“孩子,你看,”她轻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