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同心映世,薪火无垠(1 / 5)

加入书签

春日的风带着料峭的余温,轻轻拂过同心文化园的每一寸土地。园中央,两棵海棠树并肩而立,老海棠树的枝干粗壮遒劲,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树皮上的纹路深如沟壑,却在枝头缀满了粉白的繁花;旁边的新海棠树虽不及老海棠那般巍峨,却也枝繁叶茂,花瓣鲜嫩欲滴,带着蓬勃的生机。微风拂过,两树花瓣交织飘落,像一场跨越百年的花雨,落在青石板路上,铺成一层柔软的花毯;落在往来行人的肩头,带着淡淡的清香;也落在一群身着各色校服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青春染上一抹温柔的色彩。

这群孩子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心少年使者”,他们的校服颜色各异,有来自草原的天蓝色,有来自江南的青绿色,有来自边疆的橙红色,汇聚在一起,像一道流动的彩虹。此刻,他们正围在两棵海棠树下,仰着稚嫩的脸庞,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讲述过往的故事。老者正是当年“同心研学队”的带队老师苏同心,如今已年过八旬,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像老海棠树的枝干般沧桑,可她的眼神却依旧明亮,仿佛盛满了时光的温柔。她胸前别着的那枚海棠花徽章,是当年亲手分给孩子们的那一批,历经数十年风雨,依旧光亮如新,银质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背面“同心”二字的刻痕清晰依旧。

“孩子们,”苏同心的声音早已不复当年的清亮,带着岁月沉淀后的沙哑,却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像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你们眼前这两棵海棠树,一棵已经三百多岁了,它见证了英台皇后与雍正帝种下‘同心’种子的初心,也见证了三百年间‘同心’信念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根发芽;另一棵虽只有数十年树龄,却承载着百年的传承,是当年一群少年亲手种下的希望。而在这两棵树之前,有一位叫英台的皇后,和一位叫雍正的帝王,他们用跨越七世的缘分,在雍亲王府的庭院里,种下了第一颗‘同心’的种子。”

她伸出枯瘦的手指,指向不远处的“同心纪念馆”。纪念馆的外观仿照当年的功劳阁建造,飞檐翘角,古色古香,而内部却充满了现代科技的气息。此刻,馆前的巨大屏幕上正播放着最新展出的全息数字影像:英台身着素色宫装,站在功劳阁的石碑前,神情温柔却坚定,正对着膝下的子孙们训诫,话语间满是“护亲护民”的嘱托;不远处,雍正帝身着常服,与大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兄弟们围坐在石桌旁,举杯共饮,谈笑间皆是“同心相守”的期许;画面一转,荣宪公主在漠北草原上教牧民刺绣,恪靖公主在西域城邦中调解纷争,大阿哥在风沙中坚守边疆,八阿哥在江南水乡治水修堤……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仿佛将三百年前的岁月重新拉回眼前。

“你们看,”苏同心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闪烁着泪光,“那些曾经的坚守,那些跨越时空的温情,如今都化作了可触摸的记忆。它们不是史书上冰冷的文字,也不是传说中遥远的故事,而是真实存在过的岁月,是提醒我们‘同心’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是融入生活的行动。”

人群中,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孩高高举起了手。她叫陈棠安,是林棠棠的孙女,如今和奶奶一样,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蓝色牛仔裤,胸前也别着一枚小小的海棠徽章,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苏奶奶,”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像山间的清泉,“我奶奶经常跟我说,‘同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去年夏天,我们村里遭遇了特大暴雨,河水暴涨,眼看就要漫过河堤,冲毁村庄。那时候,村里的汉族、苗族、土家族乡亲们,不管男女老少,都自发地跑到河堤上加固堤坝。年轻的叔叔阿姨们扛沙袋、垒堤坝,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们烧热水、送食物,我们小朋友也跟着帮忙传递工具、捡拾散落的沙袋。大家从白天忙到黑夜,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退缩,最后终于守住了河堤,保住了村庄。苏奶奶,您说,我们村里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