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众将护疾亲归朝(2 / 2)

加入书签

,我们哪能在外头待着?”十福晋拉着罗氏的手,眼眶微红,“昨儿收到消息时,我正跟十爷看新到的绸缎,当即就把东西扔了,收拾行李就往回赶。往后府里再有什么事,你可别瞒着,一定要给我们送信。”十四福晋也跟着点头,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我在西北寻的雪莲花,泡在参汤里能补元气,你给四嫂试试。”

十四阿哥胤禵则转身走出内院,径直来到府门前。他一见守在那里的老将军们,当即抱拳行礼,声音铿锵:“各位叔伯,辛苦你们了!往后四哥府中的安全,我全包了——我这就调两百名亲兵过来,日夜巡逻,绝不让任何别有用心的人靠近,定要护四嫂周全!”老将军们见他这般表态,纷纷点头,脸上的焦灼也少了几分。

消息传到皇宫时,康熙正在乾清宫与大臣商议西北边防的事宜。当内侍将“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夫妻均因四福晋卧病,放下差事赶回京城”的消息禀报后,康熙手中的朱笔顿了顿,忍不住无奈地摇了摇头,对着身旁的总管太监李德全苦笑:“朕这几个儿子,平日里各有各的心思,如今倒因为一个英台,难得地齐整了。这英台,倒成了宗室的‘主心骨’了。”

李德全连忙笑道:“这说明四福晋得人心啊!您看,老将军们守着府门,阿哥福晋们赶回来,都是念着四福晋的好。宗室能这般同心,也是您的福气。”康熙闻言,眼底闪过一丝欣慰,轻轻放下朱笔,目光望向窗外——他在位这么多年,最忧心的便是宗室不和,如今英台却用自己的智慧与情义,将这群原本各怀心思的人凝聚在一起,这份功劳,比任何治国良策都更珍贵。他淡淡吩咐:“让太医院再挑两名擅长调理气血的太医,送到四爷府去;另外,把朕前年得的那支长白山老参也送去,给英台补身子。”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英台的病榻上。她缓缓睁开眼睛,睫毛轻轻颤动了几下,正好对上胤禛布满红血丝的眼睛。“胤禛……”她轻声开口,声音还有些虚弱。胤禛当即握住她的手,语气急切又温柔:“我在,英台,我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英台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床边,见罗氏正端着药碗过来,便轻声问:“府外……是不是有动静?”罗氏笑着点头:“可不是嘛!鳌将军带着56位老将军守在府门外呢,九爷、十爷、十四爷他们也都赶回来了,都惦记着你呢。”

英台一听,眼眶瞬间就湿润了。她靠在胤禛怀中,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我何德何能啊……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竟让大家这般记挂。”胤禛轻轻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指尖温柔地划过她的脸颊,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你值得。你为宗室和睦费心,为老将军谋生计,为百姓谋福利,这些大家都记在心里。往后,我们一起守护这份心意,守护咱们的家,也守护这大清的安稳——谁也别想再分开我们。”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四爷府外,老将军们依旧笔直地站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是镀了一层金边;内院的病榻旁,九阿哥夫妻、十阿哥夫妻、十四阿哥夫妻围在床边,轻声说着宽慰的话,胤禛则紧紧握着英台的手,眼中满是疼惜与坚定。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晕,像是在为这份“众志成城、情暖宗室”的盛景,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余韵早已在时光中消散,只留下四爷府中的温情与守护。老将军们的执着,是对“知遇之恩”的回报;阿哥夫妻的奔赴,是对“宗室情义”的珍视。从苏氏的阴谋算计,到众人的同心守护,大清的宗室正以最质朴、最真挚的方式,诠释着“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而这份凝聚在一起的心意,也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皇室的每一个角落,让盛世的根基在温情中愈发牢固,在岁月里散发出绵长而动人的光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