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年考(2 / 3)
日,考的是策论、诗赋和算学。
策论才是真正的重头戏,两道题,都是紧扣著最近的时政动向。
第一道题是关於西北边关的。
今年秋末,北边韃靼部落果然又不老实,几次小规模叩关骚扰,虽然没酿成大乱,但也弄得边陲陲不寧,百姓惶惶。题目问的就是如何安抚边民、稳固边防的具体策略。
王明远一看这题,內心就一沉。
前阵子和狗娃也討论过此事,他俩都很担心远在边关的王二牛。没想到,这事转眼就变成了策论考题!
岳麓书院的消息果然灵通,对时政的把握也真是精准。
他不敢怠慢,仔细回想周老太傅平日讲解策论时强调的“务实”二字,又结合自己看过的邸报和听来的零星消息。
他提笔先从“稳民心”入手,写到如何及时公布准確讯息,避免谣言四起;如何组织边民互保,加强巡防;
又谈到“固边防”,除了常规的整修武备、激励士卒,他还特意写到可效仿“屯田戍边”之策,於紧要处增设军屯,且战且耕,减少粮草转运之耗,也能让戍卒更有归属感,並非一味死守。
最后还提到对遭受骚扰的边民要及时抚恤,减免税赋,使其能安心生產,不至流离。
每一策他都儘量写得具体,避免空话套话。
第二道策论题,却让王明远看得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题目竟是关於东南沿海一些偏远海岛的。
说那些岛屿人烟稀少,產出有限,却时常遭受海盗倭寇侵扰,朝廷每年都要耗费大量钱粮派兵巡防剿匪,得不偿失。
近日朝中有官员提议,不如將这些“无用之地”作价卖给倭国,既可换取一大笔白银充实国库,倭国也承诺接手后负责清剿海盗,並保证若干年內不骚扰我国海域。
问:对此议,如何看待
“这……”王明远看到这题,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卖国土这是身为朝廷大臣能说出来的话!
他胸口一股鬱气猛地涌上来,差点当场骂出声。但旋即,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策论考的是理性分析,不是意气用事。
朝廷既然有人提出此议,或许……或许真是朝廷財政到了极其艰难的地步或者有其他难以言说的考量
他深吸一口气,沉吟良久,终於落笔。
他没有直接痛斥卖地之非,而是先从“利害”二字入手剖析。
先言“利”:得一时之巨款,暂缓国库之困;省日后巡防之费;或能换取沿海短暂安寧。
接著,重重剖析其“害”:
其一,失地遗患。国土乃先祖所传,寸土寸金,岂可轻与外人今日卖一岛,明日是否可卖一城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將置朝廷於何地置天下百姓於何地
其二,信义之失。倭寇反覆无常,其承诺如何能轻信今日得岛,明日恐便以此为基,滋扰更甚!前朝教训,犹在眼前!
其三,民心之失。岛上虽民少,亦是我大雍子民!將其连同土地一併卖与外国,视民为何物岂不令天下百姓心寒沿海渔民皆赖海而生,失此屏障,如断臂膀,日后何以谋生
其四,长远之弊。海岛虽小,却可能关乎海防大局。今日弃之,他日若海上有事,则门户洞开,悔之晚矣!
最后,他提出,与其卖地资敌,不若咬牙坚持,內部挖潜。
或可鼓励沿海商贾出资,组建民团协助巡防,给予其海上贸易某些便利作为补偿;或可移-民实边,开发岛屿,使其从“负担”变为“资產”;更要整飭水师,主动出击,清剿海盗,彰显国威,方可保长治久安。
写完这道策论,王明远只觉得手心都有些汗湿。
这题答得,他几乎是倾注了全力,將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