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1 / 2)

加入书签

“故而,诸君须牢记:经义答卷,当以『註疏为骨,时务为肉』。

譬如论及『仁政』,既可引孟子『制民之產』之主张,亦可结合当下朝廷推行之策,论述其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防范胥吏巧立名目、从中盘剥,真正使惠民之策落到实处。

如此,圣人之微言大义,便不再是空中楼阁之空论,而是能落地生根、惠及万民的实在策略。

考官见此,方能认可尔等不仅『懂经』,更『懂得如何用经』,此方为科举经义取士之根本!”

台下一片寂静,许多学子眼中闪烁著兴奋与明悟的光芒,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王明远更是心潮澎湃,周老所言,虽书院教諭也曾点过,但从未让眾学子如此深刻的理解科举的本意,如何理解写文章破经义的核心。

“其二,便是策论之要。”

周老太傅继续娓娓道来:“策论,乃科举的重头戏,亦是最易显露学子浅薄或是深厚之处。

老夫昔年阅卷,曾见有考生论及『边患』,通篇皆言『当练兵!当固城!当御敌於国门之外!』言辞鏗鏘,气势十足。

然,细细读来,却无一句涉及『练多少兵粮餉从何而来城池修於何处险要纵深几何民夫如何调配』此类策论,看似高屋建瓴,实则大而无当,空洞无物。

若真委以此等学子守边之责,恐非国之福,民之幸也。”

这话引得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同声和訕笑声。

“诸君须明白:策论考校的,非是尔等知道什么,而是『倘若委尔以重任,尔能做什么能做到何种地步』”

“譬如考题为『流民安置』,诸君不可只空泛写道『宜安抚、宜劝农、宜施粥』,此等话语,虽出於史论等常见经义註疏之中!

但更需写具体之策:其一,『编户籍以清来源』该如何执行,需多少吏员,耗多少时日,可能遇何阻力;

其二,『兴农桑以定根本』该如何去做,是分给荒田,还是贷予籽种,其中利弊几何;

其三,『设义学以教子弟』该教些什么,兴办义学钱银从何而来……皆需考量!”

“此等策论,有『策』之具体方略,有『论』之道理依据,有古之成例可援引,有今之时势可结合。

考官阅之,方会觉得『此子虽未为官,却已具为官之才』!此方为策论能脱颖而出,也能看出是朝廷真正所需之才!”

他语气加重,谆谆告诫:“诸君务必谨记:尔等落笔於策论上的每一句话,都需是將来有朝一日,跪於金鑾殿上,敢对陛下奏称『臣能行之』的话语;是將来赴任地方,站在县衙大堂之上,敢对百姓承诺『本官必为之』的担当!”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让许多原本有些浮躁的学子瞬间肃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平日所做的策论练习。

“其三,老夫最后欲问诸君一句:尔等寒窗苦读,孜孜以求,究竟为何要踏上这科举之途”

周老太傅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仿佛要看到每个人內心最深处的想法,“是为了那『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富贵荣华还是为了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理想”

他並未等待回答,而是自顾自说了下去:“老夫年少时,亦曾汲汲於科场。中进士那年,家父曾赠我一言:『官字,乃管字当头,非享字为先;仕字,乃事字为本,非势字为荣。』

声音也越来越低沉,仿佛带著一种追忆和警示,“后来,老夫在刑部任上,亲审一桩贪墨案。一地方官因侵吞賑灾钱粮,论罪当斩。临刑前,他竟从怀中取出一纸文书,乃是其当年参加科举时所作策论副本,其上字字句句,写的皆是『廉洁奉公』、『爱民如子』……言之凿凿,文采斐然。然其所作所为,与此截然相反!此等『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