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艾草门挂(2 / 2)
艾草。
此外,在他另一首关于端午的诗中写道:“采集美丽的花朵和各种药材。
太医首先推荐了艾草,这表明众多草药都显示出繁荣景象。”这里用来预测丰收情况的草也是指艾草。
艾草并非名贵植物,它就生长在田间地头,是最普通不过的野草之一,但它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古时人们认为艾草是一种能治病的圣物,《庄子》中提到了“越国人用艾草熏蒸”,还有《春秋外传》说“国王喜欢用艾草,贵族们知道它的效用”,这些都可以看出艾草作为药物的历史悠久。
早在战国时代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首次记录了艾草的使用。
汉代着名医生张仲景所着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有运用艾草配方的例子,比如胶艾汤和柏叶汤。
梁朝陶弘景在其着作《名医别录》中描述艾草说:“味道苦涩且性质温和无害。
主要用于灸疗各种疾病,也可煎煮饮用以止痢疾,止吐血……”
如果感冒受凉的话,
可以按照唐代孟诜在其《食疗本草》中的建议,吃几个热腾腾的艾面馄饨:“若感到身体冷,可将艾叶加入面团包成馄饨,大小如丸子般。”
最早较为全面介绍艾叶医学价值的书籍应该是宋朝苏颂编写的《图经本草》,当时艾灸疗法已经非常普及。
自从一百七十万年前人类学会使用火以来,就发现烧木柴熏烤伤口能够去除湿气、缓解疼痛。
最终通过实践发现,所有植物材料中,艾叶的疗效最好。
于是,艾叶逐渐取代了其他草药成为治疗和保养身体的理想选择。
明朝的江言闻,也就是李时珍的父亲,研究艾灸和艾草颇深,曾写下了《蕲艾传》,书中赞美蕲艾说:“产自山南,于端午采集,用于灸疗治病,功效不小。”
李时珍继承父亲的意愿,在其医学巨着《本草纲目》中不仅给艾草起了冰台、医草等别名,并特别推崇湖北蕲春县出产的蕲艾:“(艾草)自明朝成化年间起,尤以蕲州产者为佳品,成为珍贵贡品,受到全国重视,称为‘蕲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