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另辟蹊径 周刊发力(1 / 3)

加入书签

《京城闲谈》最新一期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刚一上市,便在京城这片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千层浪。周刊别出心裁地用整整两版的篇幅,以“江南商贾趣闻”为幌子,刊登了一系列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暗藏玄机的商业故事。

从表面上看,这些故事不过是江南商界的奇闻轶事,充斥着各种离奇的商业交易和富贾们的风流韵事。然而,对于那些在官场中摸爬滚打、经验老到的人来说,一眼便能看穿其中暗藏的玄机——文章虽未直接指名道姓,但用“某漕运大户”“盐引特批”等隐晦的词语,搭配上精确到具体日期和金额的数据,明明白白地暗指漕运衙门的异常资金流动。这一系列内容,在京城官场瞬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殷若璃一大早就差知书去买了三份周刊回来。她坐在临窗的软榻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晕。她手中端着一杯散发着袅袅热气的香茗,正全神贯注地研读着周刊。一份周刊在她手中被翻得沙沙作响,另一份则被整齐地放在一旁存档,还有一份已经打好包,准备寄往江南给顾九章做参考。她一边读,一边微微点头,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周文渊不愧是京城第一笔杆子,果然名不虚传。他巧妙地将那些敏感信息包装得恰到好处,既成功引起了众人足够的关注,又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文章用词精妙绝伦,数据详实可靠,哪怕是平日里最为谨慎、对信息持怀疑态度的官员读了,心中也不免对江南漕运之事产生重重疑问。

“小姐,门外已经有三拨人来打听周刊的事了。”知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在殷若璃耳边低声说道,“都是各府上的管事,瞧那架势,像是想从咱们这儿问出点内情。”

殷若璃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嘴角勾起一抹轻笑:“告诉他们,咱们也就是看个热闹,什么都不知道。”

这正是她想要达到的效果——让消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发酵,就像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一颗怀疑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会慢慢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引发一场不可避免的风暴。

皇宫风云:朝堂上的暗流涌动

皇宫内,金銮殿上的早朝刚刚结束,皇帝却特意留下了几位位高权重的重臣。御案之上,那本《京城闲谈》格外醒目。

“众爱卿可曾看过这期周刊?”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语气平淡得如同波澜不惊的湖面,让人听不出丝毫喜怒。

宰相白崇礼不愧是官场老手,反应极快,率先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此等民间小报向来喜欢捕风捉影,胡编乱造,实在是不足为信,陛下切勿被其误导。”

“哦?”皇帝微微皱眉,缓缓翻开周刊,目光在书页上停留片刻后,念出其中一段,“‘某大户近日购入临河豪宅,花费恰与朝廷漕运拨款相当’——白爱卿觉得这也是捕风捉影?”皇帝的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兵部尚书李震向前一步,挺直了腰板,大声说道:“陛下,若周刊所言哪怕有万分之一属实,那么江南漕运存在的问题可就非同小可了。臣建议,即刻派员前往江南暗访,彻查此事。”李震的声音洪亮有力,透着一股军人的果敢与坚毅。

白崇礼面色依旧沉稳,没有丝毫慌乱之色:“李尚书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江南漕运总督杨国忠自任职以来,漕运税收连年增长,这可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怎能仅凭一本小报的无端猜测,就兴师动众?”白崇礼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最终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永宁侯殷宏身上:“殷爱卿以为如何?”

殷宏不慌不忙地躬身行礼,态度恭敬而沉稳:“陛下,真金不怕火炼。既然如今有人对江南漕运提出了疑问,倒不如让杨国忠上折自辩,如此一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