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英台心事忙,终觅得秦郎(1 / 2)

加入书签

她慌忙稳住心神,竖起耳朵,却听那声音已笑着走远。

黄良玉只能在原地惆怅,何时她才能和秦郎相聚。

这日,当她端着茶水经过凉亭,听见几个学子在抱怨课业繁重。

“唉,这《尚书》真是难啃,还不如听秦京生说说杭州的风土人情有趣。”

“可不是嘛,他那张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哈哈!”

秦京生?杭州?

心的心脏猛地一跳,她下意识放慢脚步,想听得更仔细些,却被亭中学子发现,投来疑惑的目光。

她吓得立刻低下头,快步离开,心中却将“秦京生”这个名字牢牢记住。

这些零碎的信息,像散落的珍珠,被她小心翼翼地拾起、串联。

她越发确信,她的“秦郎”在这书院之中,非常受欢迎。

这让她既欣慰又焦虑。

欣慰于他果然有出息。

焦虑于自己该如何才能与他“偶然”相见。

而又不暴露他的身份,不给他带来麻烦。

祝英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将黄良玉。

把她的异常和沉默看在眼里,忧在心间。

她几次想再寻机会与她深谈,却总被黄良玉刻意避开。

看得出,昔日和她姐妹情深的良玉姐姐。

不知不觉对所有人一道坚固的壁垒。

将她以及所有试图靠近关心的人都拒之门外。

只固执地守护着那个虚幻的“秦郎”。

这日午后,细雨霏霏。

祝英台与梁山伯在藏书楼一角温书。

窗外雨打芭蕉,沙沙作响,楼内静谧,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偶尔低低的讨论。

梁山伯注意到祝英台有些心不在焉,目光时常飘向窗外。

或是望着书架出神,便关切地问道:“英台,你近日似乎总有心事?可是课业上遇到了难处?”

祝英台回过神,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书卷:

“确实有些烦忧。”

“山伯兄,你说……若是明知一位故人身陷困境,执迷不悟,却因种种缘由无法直言相劝,更无法出手相助,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越陷越深,该如何是好?”

她无法明言黄良玉的身份和遭遇,只能含糊其辞。

梁山伯闻言,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思索片刻,诚恳道:

“英台弟,慈悲心肠。然世间之事,有时确非人力所能及。”

“若无法直言,或许可旁敲侧击,以他事喻之,盼其自悟。”

“若仍不能,则唯有尽己所能,护其周全,静待时机。”

“强求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他本性善良,想法也趋向于温和与等待。

祝英台知他说得在理,但心中的无力感并未消减多少。

静待时机?

良玉姐姐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

那个“秦郎”,又会将她引向何方?

两人低声交谈着,并未注意到,在书架的另一侧。

马文才正负手而立,看似在浏览古籍,实则将他们的话清晰地听入耳中。

他面色平静无波,指尖却轻轻拂过一册《战国策》的书脊,眸光深邃难测。

雨过天青,天气放晴。

书院组织学子们协助整理校对一批新募捐来的古籍,工作繁琐,需细心与耐心。

马文才、祝英台、梁山伯以及荀巨伯、王蓝田等人都被分派了任务,在一间宽敞的斋室内伏案忙碌。

秦京生也在其中。

他极为珍惜,这等能在山长和诸位世家公子,面前表现的机会,因此表现得异常积极。

不仅快速完成了自己分内的校对任务,还主动去帮助他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