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搜神记?十一(4 / 7)

加入书签

曾祖母夜里梦见有人对她说:“西篱笆下有粮食。”醒来后去挖掘,挖出了十五钟粟米,粟米上的铭文写着:“七年粟百石,赐给孝子刘殷。”从此家里吃这些粟米,整整吃了七年才吃完。后来王氏去世,刘殷夫妇因悲伤而形容枯槁,几乎丧命。当时灵柩还在停放,西邻突然失火,风势很猛,刘殷夫妇对着灵柩叩头号哭,大火竟然熄灭了。之后有两只白鸠飞来,在他家院子的树上筑巢。

杨公名伯雍,是雒阳县人,原本以做中间人介绍买卖为生,生性笃实孝顺。父母去世后,他把父母葬在无终山,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无终山高八十里,山上没有水,杨公就到山下汲水,在山坡路口设免费茶水,过往行人都能喝到。这样过了三年,有一个人来喝茶,给了杨公一斗石子,让他到地势高且平坦、有石头的好地方种下,还说:“石头里会生出玉来。”杨公当时还没娶妻,那人又说:“你以后会娶到好妻子。”说完就不见了。杨公于是种下石子,几年里常常去查看,发现石头上长出了玉籽,这事没人知道。有个姓徐的人,是右北平的名门望族之女,品行很好,当时很多人求亲,徐家大多不答应。杨公试着向徐家求亲,徐家的人笑着认为他狂妄,就开玩笑说:“你要是能拿来一双白玉璧,就答应和你成婚。”杨公到自己种玉的田里,挖出了五双白玉璧,用它们作为聘礼。徐家的人非常吃惊,于是把女儿嫁给了杨公。天子听说这件事后觉得很奇异,任命杨公为大夫。后来人们在种玉的地方四角立起大石柱,每根高一丈,中间那一片地被命名为“玉田”。

衡农,字剽卿,是东平人。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侍奉继母极其孝顺。有一次他住在别处,遇到雷雨天气,多次梦见老虎咬自己的脚。衡农喊妻子一起到院子里,叩了三次头。随后他住的屋子突然倒塌,压死了三十多人,只有衡农夫妇幸免于难。

罗威,字德仁,八岁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母亲七十岁时,天气特别寒冷,罗威常常先自己躺到床上把被褥暖热,然后再让母亲睡。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县人。他的父亲王仪被魏文帝杀害,王裒在父亲墓旁搭建茅屋居住,早晚都要到墓前跪拜,抱着墓旁的柏树悲痛号哭,眼泪滴在树上,树因此枯萎了。王裒的母亲生性怕打雷,母亲去世后,每当打雷,王裒就会到母亲墓前说:“裒在这里呢。”

郑弘升任临淮太守时,郡里有个叫徐宪的人正在守丧,极尽哀伤之情,有白鸠在他家门口的树上筑巢。郑弘举荐徐宪为孝廉,朝廷上下都称徐宪为“白鸠郎”。

汉朝时,东海郡有个孝顺的媳妇,供养婆婆非常恭敬。婆婆说:“媳妇供养我辛苦,我已经老了,何必可惜这剩下的岁月,长久拖累年轻的你呢?”于是就上吊自杀了。婆婆的女儿到官府告状说:“是媳妇杀了我母亲。”官府把孝妇抓起来关押,用酷刑拷打审问,孝妇受不了痛苦,被迫承认了罪名。当时于公担任狱吏,说:“这个媳妇供养婆婆十多年,以孝顺闻名,肯定不会杀人。”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争辩无效,抱着案卷在官府里痛哭后离开了。从那以后,郡里遭遇大旱,三年没下雨。后来新太守到任,于公说:“孝妇不该死,前任太守冤枉杀了她,灾祸应该就是因为这个。”太守立刻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坟墓,还为她立碑表彰,天马上就下雨了,这一年庄稼大丰收。老人们流传说:“孝妇名叫周青,周青临刑前,让人在车上载了十丈长的竹竿,上面挂着五面幡旗,当着众人发誓说:‘我周青如果有罪,愿意被处死,血会顺着竹竿流下来;我如果是被冤枉而死,血会逆流而上。’行刑之后,她的血呈青黄色,沿着幡旗竹竿往上流,一直流到顶端,又顺着幡旗流下来。”

犍为郡的叔先泥和,他的女儿名叫叔先雄。永建三年,叔先泥和担任县里的功曹,县长赵祉派他携带文书去拜见巴郡太守。他在十月乘船时,在城边湍急的水流中落水而死,尸体没找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