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2 / 4)
郁不安、精神恍惚的样子。意思是:偶然在住的地方,忽然发现马丢了;以为马肯定找不着了,就到处去找,没想到马其实就在树林底下。这都是因为士兵心里不安、精神恍惚,所以马明明就在近处,却误以为丢了,就像‘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的意思。这么解释,好像和经文意思更接近些,还请指教。”
多九公说:“谈论《诗经》,总得做到不因为文字而误解词句,不因为词句而误解主旨,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意思。就拿这首诗来说吧,前人的注解多详细、多贴切。现在才女突然提出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不只是自作聪明,简直是‘愚蠢却喜欢固执己见’。”
紫衣女子说:“先生责备我,我也不敢辩解。刚又想起《论语》里的一段话,因为前人的注解,我觉得很疑惑,本来想把自己的浅见说出来请教,又怕先生再责备,所以不敢乱说,只好等以后问别的高明人士了。”
唐敖赶忙说:“刚才我朋友说话不妥,别往心里去。才女有什么要问的,不妨说出来?《论语》是常见的书,说不定大家能一起商量商量。”
紫衣女子说:“我要请教的,也没什么深奥的,就是‘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这句话,不知道怎么解释?”
多九公笑着说:“古今各家注解都说,颜渊死了,颜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椁,就求孔子把车卖了,好买椁。都是这么说的,才女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紫衣女子问:“以前的学者虽然这么解释,先生您有别的高见吗?”
多九公说:“依我看,也不过是这样,哪敢自作聪明乱说话。”
紫衣女子说:“可惜我虽然有别的想法,却没能考证清楚,本来想问问高明的人,解开这个疑惑,没想到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那就算了吧。”
唐敖说:“才女虽然没考证透彻,不如大概说说你的想法?”
紫衣女子说:“我曾经仔细琢磨这本书前后的主旨,觉得颜路请求用孔子的车做椁,这里面好像有别的意思。如果是因为穷买不起椁,本该求孔子资助,为什么偏偏指定要卖孔子的车?难道他就断定孔子家里除了车,就没别的东西可卖了吗?就像现在人求别人帮忙,自然会说求助的话,哪有指名要卖人家东西来帮忙的道理!这就算是世俗里的平庸人也不会这么说,何况是圣人门下的贤人。再说孔子回答的话,说当年孔鲤死了,也是有棺没椁,自己不肯卖掉车徒步走路来给他做椁。如果按前面的注解,也是卖车买椁的意思。为什么当年孔鲤死的时候,孔子看重的是这一辆车;现在颜渊死了,颜路想让卖的又是这一辆车?而且椁又不是什么稀世珍宝,就算贵,也不过比棺贵一倍。颜路既然能置办棺,难道就买不起椁?况且下一章还有弟子们厚葬颜渊的说法,为什么不用厚葬的钱买椁,非要硬让孔子卖车,这是为什么?再看‘以为之椁’的‘为’字,倒像是用车的木料来做椁的意思,这里面没有买卖的意思,如果把‘为’当成‘买’,似乎不太合适。但当年死者一定要用大夫的车来做椁,不知道是什么道理?我翻了很多书,都没找到与之相关的说法。既然没有根据,就是没根据的话,只好存疑,等有能力的人来解答了。只是这千古的疑问,不能向高明的人请教弄明白,也是件遗憾的事。”
多九公说:“如果不是卖车买椁,前人何必这么注解?才女的说法太牵强,而且毫无根据,完全是片面的偏见。依我看来,才女自己说的‘无稽之谈’,倒是有自知之明。至于学问,似乎还欠些功夫。以后如果能虚心学习,或许还有点进步;要是总搞这种偏门,只怕会越来越差,怎么能长进!况且这种小聪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真学问根本不在这上面。就像那个‘敦’字,多记几个读音,也不见得就是学问高深;少记几个,也不见得就是不精通。要是认识几个冷僻字,不管肚子里有没有真东西,就装作高明,冒充文人,只怕我们这儿的丫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