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巧遇合宾主结新亲(3 / 4)
/p>
唐敖听后,想了好一会儿,忽然想起廉家找西席(老师)的事,就说:“现在倒有个安身的地方,不过是当家庭老师,老师您愿意吗?”尹元问:“离这儿多远?是什么地方?”
唐敖把救廉锦枫的事讲了,又说:“她家现在特别想让儿女读书,可没钱请老师,所以一直耽误着。她家有三间空房,去年有老师在那儿教书,就用房租当学费;今年那老师去了别的地方,廉家还没请到人。不如我写封信过去,老师您去她家教书,再招几个小孩,加上师妹做点针线活,大概够糊口了。怕还有不够的地方,我再准备一百两银子,您带上备用。以后我要是回来,肯定会去水仙村,到时候再商量一起回故乡,这不是一举两得嘛。”
尹元听了特别高兴,忙说:“要是能这样,我从渔人一下子成了家庭老师,不光不用再受风霜劳苦,孩子们也能专心读书,将来回乡也方便,还能得到你的资助,不用挨饿受冻。这样成全我们,就是在师生里也少见啊!只恨我已经老了,只能来世再报答你了!”
唐敖说:“老师您这话太客气了!学生可担当不起。刚才我突然想起廉锦枫入海尽孝的事,从古到今都少见。再加上她相貌端正,提笔就能写文章,真是才、德、貌三样都好。我本来想聘她做儿媳妇,刚才看他们姐弟和师妹、师弟比起来,不光年纪相貌相当,门第也相配,真是两对绝好的姻缘。我想做个媒人,促成这桩好事。这样老师在那儿,彼此也能有个照应,我也能放心。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尹元说:“这么好的孝女和佳儿,要是能一个做我儿媳妇,一个做我女婿,我还有啥说的!可我现在处境这样,人家怎么会愿意呢?只怕辜负了你这番好意。”
唐敖说:“老师您带着我的信去,这事肯定能成。就是事成之后,师妹、师弟成了我的晚辈亲家,我未免显得辈分高了,这在情理上不太顺。”尹元说:“这有啥关系。只是为啥你写封信去,这事就一定能成呢?”唐敖就把良氏嘱托儿女婚事的事说了。
尹元不由得高兴起来:“当初既然有这话,你再写信去,这事八成能成。只是这么好的孝女,你不替儿子求亲,反倒让给别人,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唐敖说:“我儿子定亲还能再等等。而且除了这姑娘,还有一个孝女,也能和我儿子联姻。以后还希望老师多留意。”接着就把在东口山遇见骆红蕖打虎,认她做义女的事讲了。
尹元说:“东口山既然在君子国境内,等我到了廉家,稍微安顿一下,一定去那儿,促成这桩姻缘。何况骆年伯当年和我同朝为官,关系最好,这事一说肯定成。你就放心吧!”
唐敖说:“要是能劳烦老师做媒人,学生感激不尽!现在事情都商量得差不多了,我这就回船写信,好让老师赶紧动身,怕廉家万一请了别的老师,反倒多有不便。”尹元连连点头。
唐敖就和多九公、林之洋告辞回船,写好了信。带了两封银子,又拿了几件衣服上岸,交给尹元。师生俩流着泪分别了。
尹元买了鞋袜,洗掉腿上的黑漆,换了衣服,带着儿女从水路到了水仙村,送上书信。良氏见了尹家姐弟,心里特别高兴;尹元见了廉亮,也很喜欢。于是两家互相送了聘礼,结为亲家,一起住下,等回故乡再举行婚礼。
过了几天,尹元到了东口山,见到骆龙,把骆红蕖和唐小峰的婚事定了下来。回到水仙村后,就在廉家教儿子、女婿读书,又招了几个小孩,加上女儿红萸做些针线活,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还不错。
尹元因为念着和骆宾王两代同僚的情谊,见骆龙年老多病,所以经常去探望。没多久,骆龙就去世了。骆红蕖自从唐敖走后,又杀了两只老虎,大仇得报,就用唐敖留下的银子,买了棺材,把骆龙葬在了庙旁边。
良氏听说骆红蕖是唐敖的儿媳,既是至亲,又感激唐敖接济的恩情,就请尹元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