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5 / 6)

加入书签

:“韦四太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韦四太爷在楼上问:“谁啊?”说着就要下楼来看。杜少卿快步上去说:“老伯!是我啊!”韦四太爷双手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道:“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少卿啊!你怎么跑到这偏僻的江边来了?快快坐下,等我泡壶好茶,咱们好好聊聊。你到底从哪儿来的?”

杜少卿就把李大人举荐自己的事儿简单说了说,又苦笑着说:“我这次带的路费太少,现在身上只剩五个铜钱了,刚才喝的还是来老爷付的茶钱,船钱、饭钱都没着落呢。”韦四太爷听了,大笑道:“好!好!没想到今天大阔佬也有缺钱的时候!但你是个豪爽人,这点事儿犯不着发愁!你就在我这儿喝酒,我教的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几天考中了秀才,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你在这儿吃好喝好,等风向转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当路费。”

于是,杜少卿、韦四太爷、来霞士三人就一起喝酒聊天。一直喝到下午,他们靠着窗户,看着江面上的船只从窗外经过,船上的定风旗慢慢开始转动。韦四太爷说:“好了!风向变了!”三人又看了会儿江上的景色,直到太阳慢慢落山,夕阳把江面上几千根船桅杆照得半截通红。杜少卿说:“天已经放晴,东北风也停了,老伯,我得告辞回船上去了。”

韦四太爷就拿出十两银子递给杜少卿,还和来霞士一起把他送到船上。来霞士还托杜少卿向南京的朋友们问好。说完,两人就和杜少卿告别,转身回岸上去了。

杜少卿在船上住了一晚。当天夜里五更天,果然吹起了微微的西南风。船家赶忙升起船帆,借着顺风,只走了半天时间,就到了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就搬着行李上了岸,然后坐着轿子回了家。妻子迎上来,杜少卿就把之前路上没钱的那些窘事当作笑话讲给她听,妻子听了也忍不住笑了。

第二天,杜少卿就去北门桥拜访庄绍光先生,结果被告知:“浙江巡抚徐大人请庄先生去游西湖了,还要过些日子才能回来。”杜少卿只好转道去仓巷卢家找迟衡山,卢家人又留他在家吃饭。

吃饭时,迟衡山闲聊说:“现在读书的人,只知道钻研科举考试那一套,要是有人能写两句诗赋,就被当成特别风雅的人了。可经史典籍里记载的礼仪、音乐、军事、农业这些实实在在的学问,却完全没人关心!本朝太祖皇帝打下天下,功劳不输给商汤王和周武王,可惜却没来得及制定礼乐制度。少卿兄,你这次被官府征召,如果去了,正好可以替朝廷做点正经事,才不辜负咱们读的这些书。”

杜少卿说:“征召的事儿我已经推辞了,我出去也干不出什么大事业,只会招来有学问的人笑话,所以还不如不去。”这时,迟衡山从屋里拿出一个空白的长卷,说:“有件事,我得和你商量商量。”杜少卿问:“什么事搞得这么神秘?”

迟衡山解释道:“咱们南京,从古到今最贤德的人是吴泰伯,可却连一座专门祭祀他的祠堂都没有。但文昌殿、关帝庙,到处都能见到。我想约些朋友,大家各自捐点钱,盖一座泰伯祠。每年春秋两季,就用古代的礼仪和音乐举行祭祀仪式。大家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学习礼乐,培养些人才,也能对社会风气和教化有点帮助。不过建祠堂得花好几千两银子,我做了个募捐的手卷,愿意捐款的人就把名字和金额写在上面。少卿兄,你打算捐多少?”

杜少卿一听,那是特别高兴,就说:“这事儿该支持!”他接过手卷,大笔一挥写道:“天长杜仪捐银三百两。”迟衡山说:“你捐得不少了。我把这些年教书攒下的钱节省出来,也捐二百两。”说完就把自己的捐款写在上面,又转头对卢华士说:“华士,你也尽力出五十两吧。”卢华士也把自己捐的钱数写了上去。迟衡山把卷好的手卷收起来,又和杜少卿坐着聊天。

两人正说着,就见杜家的一个小仆人跑来说:“天长县来了个差人,在河房那儿要见少爷,让您赶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