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3 / 5)
?”金东崖说:“不是的,最近到六部里谋求官职的人太杂太乱了;再加上以前的刑部官员王惠出去做官后,投靠了宁王,后来朝廷又查办了太监刘某某,还经常到六部里彻查文书档案;我怕在那儿久了会惹上麻烦,就告假离开京城回老家了。”两人正说着,仆人就端上了面食,大家就先吃了起来。
等吃完东西,卫体善和随岑庵就坐着闲聊起考试文章选编的事儿。卫体善感叹说:“现在选编考试文章这行越来越不行了!”随岑庵也附和:“谁说不是呢。上一次科举考试,我们俩本应该选编一部好的范文集,好好整顿一下这风气。”卫体善撇撇嘴说:“上一科的考试文章根本不行!”听他们两人聊的文章选编的事,匡超人就忍不住凑上前问:“先生,上一科的优秀考卷到处都有刻印本,怎么会不行呢?”卫体善问:“这位兄弟贵姓?”景兰江在一旁介绍说:“这是乐清的匡先生。”卫体善解释道:“我说不行,是因为那些文章不符合写作的规矩和标准!”匡超人不解的问:“文章既然能中选,不就说明符合标准吗?难道除了中选的标准,还有别的规矩?”卫体善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写文章是代替圣贤表达观点,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可不像那些闲书,可以随便乱写。所以通过一篇文章,不光能看出作者以后有没有富贵命,还能看出国家运势是好是坏。洪武、永乐年间有那时候的写作规范,成化、弘治年间也有各自的标准,这些都是一脉相承,有核心要点的。比如主考官选出一榜考生,有的文章确实符合规范,有的纯粹是运气好。但必须得经过我们这些选编专家的批注推荐,这篇文章才能成为范文。要是这一科没有符合标准的文章,那就只能说这一科没有好文章!”随岑庵也说:“兄弟,所以我们不怕考不中,就怕考中了,写的文章拿不出手;不然就算侥幸中了,一辈子都觉得丢人!”接着,随岑庵又问卫体善:“最近马静选编的《三科程墨》,你看了吗?”卫体善不屑地说:“就是他把选编这行搞坏了!他整天在嘉兴蘧坦庵太守家混,尽聊些杂七杂八的学问。听说他看的闲书倒是不少,但对于写文章的规矩和方法,他一窍不通,就是瞎搞一通,好好的优秀考卷都被他批注得不成样子!所以我看见他编的书,就让家里的年轻人把他写的批注都涂掉再读。”
几人正说着,胡三公子就带着支剑峰、浦墨卿也来了,大家又一起收拾桌子吃饭。但一直等到晚上都没开席,原来是在等赵雪斋。直到夜里一更天的时候,赵雪斋才坐着轿子匆匆赶来,只见轿子由两个轿夫抬着,前后举着四支火把。他下了轿,就赶忙跟众人作揖道歉:“实在对不住,实在对不住,让各位先生久等了。”这时胡家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亲戚和本家,于是胡三公子就让管家把两桌酒席改成了三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喝。等散席后,就各自回家了。
匡超人回到住处后,又批改了一会儿文章才睡觉。他算了算,六天时间就把三百多篇文章批改完了。他还把在胡家听到卫体善、随岑庵说的那些关于文章选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成一篇序文放在选本前面。他还抽空去拜访了那天一起在胡家吃饭的几位朋友。
等选编的书完成后,书店老板就拿去看了,回来说:“以前马二先生在我哥哥的文海楼选编三百篇文章,得花两个月的时间,要是去催他,他还发脾气。没想到先生您批改得这么快!我拿给别人看,大家都说又快又细致,这可太好了!先生您就在这安心住着,以后各个书店都会来请您选编文章,生意肯定特别好!”店老板还封了二两银子作为选编的报酬,说:“等书刻好后,再送先生五十本样书。”之后又在楼上摆了酒席请匡超人吃饭。
两人正吃着饭呢,就有一个小厮送来一张通知单。匡超人接过一看,原来是张松江产的信纸,被折成了请帖的样子,上面写着:“我们定在本月十五日在西湖聚会,大家分韵作诗,每人出二钱银子当做聚会的经费。现在把参加聚会的各位先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