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颍川行(1 / 3)
初秋的颍川,天高云淡,暑气渐消。田野间,粟米已泛出淡淡的金黄,在微风中形成层层叠叠的波浪,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收获。然而,这片自古便是人杰地灵、名士辈出的土地,如今却笼罩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之中,仿佛平静水面下涌动着无数暗流。吕布轻车简从,仅带着一队约两百人的精锐骑兵作为护卫,人马皆披挂着不起眼的皮甲,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颍阴城。
他没有大张旗鼓,甚至未穿显眼的官服或铠甲,只是一身玄色便于骑射的劲装,外罩一件同色斗篷,风尘仆仆。但那股久居上位、杀伐决断所淬炼出的凛然气势,依旧让得到消息匆忙出迎的张辽和赵云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仿佛一头收敛了爪牙却依旧令人心悸的雄狮。
“文远,子龙,辛苦了。”吕布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利落,目光如电,扫过略显残破但还算整洁的城垣,以及城门口那些虽然恭敬肃立、持戟行礼,却难掩眼中好奇、审视,甚至一丝畏惧的守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属于曹操或袁术的颍川守军降卒。
“为主公分忧,份内之事。”张辽抱拳沉声应道,侧身引吕布入城。他一身戎装,神色沉稳,眉宇间带着长期应对复杂局面的坚毅。赵云紧随其后,依旧是那一身标志性的白袍银甲,只是沾染了些许征尘,他沉默寡言,但那双明亮的眸子锐利如鹰,时刻不着痕迹地扫视着四周,确保万无一失。
临时征用的府衙内,陈设简朴,吕布拒绝了上座,只随意拉过一张胡床坐下,示意张辽和赵云也坐下说话。他听取了两人更为详细的口头汇报。情况比在长安时收到的书面简报更为具体,也更为错综复杂。
“颍川士族,态度大多暧昧,首鼠两端。”张辽指着悬挂在墙壁上的颍川郡县详图,手指划过颍阴、许县、阳翟等大城,眉头微锁,“明确表示归附,愿意出仕我军所设官职者,寥寥无几。多数大族,如荀、陈、钟、韩等,皆以族中子弟在外、或需观望时局、或身体抱恙等各种理由推诿搪塞,不肯应召。尤其颍阴、许县一带,曾是曹孟德起家之地,荀彧、荀攸、陈群等皆出身于此,这些大族影响力盘根错节,其子弟、门生故吏多在曹操麾下效力,心向许都者甚众,暗中传递消息、抵制政令之事,恐在所难免。”
赵云待张辽说完,补充道,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清晰:“民间亦多持观望之态。我军虽三令五申,严明军纪,不得扰民,并处置了几名违纪士卒以儆效尤。但毕竟是新占之地,百姓惧兵之心由来已久,且以往受曹操、袁术等宣传影响,对……对主公之威名,颇有些根深蒂固的误解与疑虑。”他说得十分委婉,但吕布自然明白,自己在关东士民心中的名声,尤其是那些关于“背主”、“弑父”、“三姓家奴”之类的污名化宣传,在此地仍有相当市场,非一日可消。
“可有公然滋事或暗中作乱者?”吕布问道,语气平静无波,仿佛在询问一件寻常公务。
“小股溃兵结合本地流氓无赖,啸聚山林,劫掠乡里之事,时有发生。”赵云回答得干脆利落,“末将已分派轻骑数次清剿,斩首百余,俘获颇众,目前大体已靖。亦有几家倚仗族大势雄的地方豪强,如城西李家、颍水畔的田氏,自恃坞堡坚固,暗中串联,试图抗拒税赋征调,被末将侦知后,带兵连夜弹压,破其坞堡,擒拿为首者十余人,已明正典刑,悬首示众。目前,颍川境内表面尚算平静,但水下暗流汹涌,各方势力耳目混杂,难保不会再生事端。”
吕布点了点头,脸上并无意外之色。颍川是块硬骨头,士族力量强大,民心未附,不可能轻易啃下。他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胡床的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决断道:“文远,你之前提议的怀柔之策,方向是对的,继续推行,力度可再大些。减免今岁赋税三成的告示,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派遣识字吏员,敲锣打鼓,张贴到每一个乡、每一个亭,务使妇孺皆知。对于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