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北方的沉默(1 / 2)
寿春城下战云密布,杀声震天,而在遥远的北方,易水河畔的易京城,却笼罩在一片死寂而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氛围中。这座由公孙瓒耗尽心血、倾力打造的庞大堡垒,曾是其威震幽州的象征,如今却如同惊涛骇浪中一座行将倾覆的孤舟,被袁绍麾下如潮水般的精锐大军层层围困,水泄不通,陷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袁绍的中军大帐内,炭火烧得正旺,竭力驱散着北地初春依旧凛冽的寒意。他刚刚接到来自南方的、经由快马密使呈送的最新战报——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在淮南僭越称帝后,果然落得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下场,如今正被江东孙策的大军死死围困于伪都寿春,危若累卵。随战报一同送达的,还有一封袁术派心腹死士冒死突围送来的亲笔求救信。信中言辞哀恳凄切,甚至隐晦地暗示,愿以“禅让”那虚妄的帝位为条件,恳求兄长袁绍念在血脉之情,速发援兵,南下解围。
帐内,袁绍麾下主要的谋臣武将分立两侧,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不同的意味,聚焦在主位上那位身着华贵锦袍、面容威严、却难掩眉宇间一丝深沉疲惫与复杂权衡的河北之主身上。
“诸位,关于吾弟公路在淮南之事,尔等……有何见解?”袁绍将那份字迹潦草、透着绝望气息的求救信轻轻置于案上,声音平稳得听不出太多情绪的涟漪,仿佛在讨论一件与己无关的寻常事务。
谋士郭图闻言,立刻率先出列,他微微昂首,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决绝:“主公明鉴!袁公路狂妄无知,悖逆人臣之道,擅自僭越称帝,早已尽失天下士民之心,其今日之困境,纯属咎由自取,乃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如今他成为天下共击之的,正是自作自受。反观我军,围攻易京正值最关键之时,公孙瓒覆灭在即,幽州唾手可得,此乃成就主公北方霸业之根基!岂可因小失大,在此紧要关头分兵南下,去救援一个早已身败名裂、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若我军果真出兵,岂非自污名节,与逆贼同流合污,令天下人耻笑?”
然而,另一重要谋士沮授却持不同看法,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语气更为审慎周全:“主公,郭公则之言,虽是基于大义名分,然则……袁公路行事固然狂悖,终究与主公有着兄弟之名分,血脉相连。且其盘踞淮南多年,那里毕竟是户口繁盛、钱粮丰盈之地。若我军坐视其地被孙策、吕布、曹操等辈彻底瓜分吞噬,彼等势力必然因此急剧膨胀,恐将来养虎为患,成为我军南下中原时难以逾越的障碍,实为心腹之患。依授之见,或可考虑派遣一支精锐偏师,作出南下策应的姿态,此举一则可对淮南各方形成一定牵制,二则可就近观望局势演变。若时机得当,或可趁机接手部分淮南地盘,于我河北霸业,亦不失为长远之利。”
性如烈火的猛将颜良早已按捺不住,他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带着武人的直率:“主公!何必在此多费唇舌!那公孙瓒如今已是瓮中之鳖,釜底游鱼,易京城指日可下!当务之急,是集中全力,速战速决,先彻底踏平幽州,完成河北统一大业!届时,主公手握四州之地,带甲百万,猛将如云,再挥师南下,扫清寰宇,不管是那江东孙策,还是兖州曹操,谁敢不俯首听命,望风归降?!”
袁绍端坐其上,静听着麾下心腹们或基于名分、或基于利益、或基于战略的激烈争论,手指在光滑的案几上无意识地、缓慢地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嗒嗒声。他的内心,远不如他表面所展现的那般平静无波。对于这个自幼便因嫡庶之别而瞧不起自己、性情骄纵的弟弟袁术,他内心深处实无多少真正的手足亲情,反而积压着多年的怨怼与不满。袁术此番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在他袁本初看来,不仅是自寻死路的愚蠢行径,更是极大地玷污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累世积累的清誉与名望。
然而,更关键、更现实的考量在于他当下的核心战略利益。彻底消灭公孙瓒,完全掌控幽州,将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