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寿春的黄昏(1 / 2)

加入书签

夕阳的余晖,本该给这座“仲氏”王朝的都城镀上一层辉煌的金色,但此刻落在寿春的宫墙街巷,却只映照出一种行将就木的惨淡与惶惑。败军的气息,混杂着尘土与恐慌,比孙策的军队更早抵达了这座城市。

纪灵大军败退、横江津失守、孙策兵锋直指寿春的消息,如同带着疫病的风,在街巷间飞速流窜。起初是门缝后的窃窃私语,很快变成了市井公开的、压低声音的议论,最终演变成了无法抑制的、席卷全城的恐慌。城门处的盘查骤然变得严酷而混乱,兵卒粗暴地推搡着试图出城的人群,却依旧阻挡不住那些嗅觉敏锐、不惜重金贿赂守军、携带家眷细软逃离的富户和低阶官吏。车马堵塞了通往城门的街道,哭喊声、斥骂声、马蹄声、车轮的吱呀声不绝于耳,往日里那些穿着崭新袍服、趾高气扬的“新朝”官员,此刻大多面色仓皇,或紧闭府门,或混在逃难的人群中,体面荡然无存。

皇宫之内,气氛更是降到了冰点。那些精心挑选的、试图模仿洛阳南宫式样的华丽宫灯,似乎都因这压抑的气氛而暗淡无光。宦官与宫女们屏息凝神,走路踮着脚尖,如同游荡的影子,生怕发出一点声响,触怒了那高踞于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前天空的“皇帝”。

袁术的手死死攥着纪灵派人星夜送来的败报,那绢帛已被他手心的冷汗浸湿。他的脸色并非愤怒的铁青,而是一种更接近死灰的惨白,仿佛全身的血液都被这接踵而至的坏消息抽干。败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根冰冷的针,刺穿了他赖以维持的、名为“天命所归”的虚幻泡影。

“无能!丧师辱国!”袁术猛地将败报揉成一团,狠狠惯在金砖地上,犹不解恨,又将御案上堆积的、多半是请求调拨粮饷或报告郡县失守的奏章,连同那方珍贵的玉镇纸,一并狂躁地扫落在地!刺耳的碎裂声和滚动声在空旷的大殿里惊心动魄地回荡,侍立的宦官浑身一颤,扑通跪倒,以头抢地,瑟瑟发抖。

“朕给了他三万精锐!三万江淮儿郎!竟然……竟然被孙策那狼崽子打得一败涂地,连横江津天险都拱手让人!他如今还有脸面缩回寿春?他纪灵为何不死在阵前,以全臣节!”袁术咆哮着,声音因极度的挫败、恐惧以及某种被背叛的愤怒而扭曲变形。他最为倚重的东南军事支柱,在他登基后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轰然折断。而西面,吕布的鹰旗已插上颍阴,兵锋窥伺;北面,曹操正借着“讨逆”之名,在豫州他的故地上鲸吞蚕食。

一种被昔日盟友背弃、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的巨大孤立感和绝望,如同数九寒天的冰水,浸透了他的四肢百骸。他颓然跌坐回那宽大却冰冷的龙椅,胸口剧烈起伏,目光涣散地扫过殿下寥寥无几、个个面如土色、眼神躲闪的近臣,声音嘶哑地追问:“说!都给朕说!如今之势,该如何处之?!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孙策兵临城下吗?!”

殿下一片死寂。无人敢在这时轻易开口,去触碰那显而易见的残酷答案。更多的“公卿”已托病不朝,或正在暗中谋划出路。

良久,老臣阎象拖着仿佛重若千钧的步伐,缓缓出列,深深躬下身去,他的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陛下……局势危殆,为今之计,恐……唯有收缩兵力,固守寿春坚城,以期……以期时局变化,或……或有外援可待。”

“外援?固守待援?”袁术像是听到了一个荒诞不堪的笑话,喉咙里发出一阵怪异而凄厉的短笑,笑声在大殿中空洞地回响,“援兵从何而来?刘备?那个织席贩履之徒,困守徐州一隅,自身难保!刘表?荆州那个自守之贼,只会隔岸观火,坐收渔利!还有谁?你告诉朕,这普天之下,还有谁会来救朕?!”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穷途末路的疯狂,“他们一个个,曹操、吕布、孙策,还有刘表,哪个不是借着讨伐朕的名头,行扩张地盘之实?!他们恨不得分食了朕的淮南!”

“陛下!”阎象抬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