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横江津的泥淖(2 / 3)
活不肯露头!实在憋屈!主公,不如让末将再挑选敢死之士,趁夜黑雨急,摸上去,给他来个夜袭营寨,不信撕不开他的龟壳!”
周瑜闻言,轻轻摇头,手中羽扇停顿,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否定:“黄老将军勇烈可嘉,然此计恐难奏效。纪灵并非庸才,其营寨布置深得兵法要旨,各营互为呼应,警戒必然森严。夜袭虽能出其不意,但在其严阵以待之下,成功率极低,徒然折损我军宝贵精锐,不可取。”他起身,步履从容地走到悬挂的简陋舆图前,修长的手指精准地点在横江津及其周边区域,“纪灵在此经营多日,防线已固若金汤,强攻硬打,正中其下怀,绝非破敌良策。需另辟蹊径,以智取胜。”
孙策闻言,胸中一股郁垒之气无处发泄,猛地一拳砸在身前的硬木案几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震得案上杯盏跳动:“难道就拿这老匹夫毫无办法?!寿春城已然在望,难道要被这横江津的泥泞,活活困死在此地不成?!”他眼中布满血丝,既有连日督战的疲惫,更有壮志难伸的愤懑。
周瑜目光沉静,并未因孙策的焦躁而动摇,他沉吟片刻,眼中倏地闪过一丝洞悉全局的锐利光芒,缓缓开口:“纪灵大军驻扎于此,其数万兵马每日人吃马嚼,所耗粮草军资皆仰仗寿春输送。其粮道虽有大军庇护,看似稳固,然千里转运,岂能真正无懈可击?我军可派遣一支精干敏捷的偏师,绕开敌军正面防线,迂回至其侧翼甚至后方,专司骚扰、截击其粮道。不需求全歼,但求焚毁其粮秣,断其补给。时日一长,纪灵军中缺粮,军心必然动摇,届时,要么被迫出营与我决战,要么就只能坐视军心溃散,此乃攻其必救!”
他稍稍停顿,观察着孙策和众将的反应,继续阐述其连环之计:“此外,我军可佯装因久战不下、粮草不济,士气日渐低落。可逐步后撤前沿营地,减少操练动静,炊烟也制造得稀疏些,甚至可故意遗弃些破损的军械营帐,示敌以弱,营造出一种力不能支、意欲退兵的假象。纪灵肩负袁术速战之严令,心中必然焦灼,若见我军‘显露败象’,求功心切之下,或会判断我军真欲撤退,从而放弃坚守之策,主动出击,试图扩大战果,咬住我军。届时,我军便可诱其深入,将其引至我方预先选定的、利于我军发挥的战场,再以伏兵或精锐一举破之!”
孙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紧紧盯着舆图,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周瑜这一套“双管齐下”策略的可行性:“分兵扰其粮道,使其后方不宁;再示弱诱其出战,引蛇出洞……公瑾此计,虚实相间,确是破局良方!只是……”他眉头微蹙,“绕道侧翼,深入敌后,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需得一员胆大心细、智勇兼备之将方可胜任。”
“末将愿往!”话音未落,太史慈已慨然出列,声如洪钟,脸上满是决绝与自信。
周瑜看向太史慈,眼中虽有赞许,却微微摇头:“子义勇冠三军,万夫不当,乃我军之胆魄所在。然正因如此,诱敌之时,更需要子义这等猛将居于主公身侧,既可稳定全军军心,亦可在决战时刻给予敌军致命一击。袭扰粮道之事,关乎全局,需一位熟悉江淮地理水文、善于长途机动、且能审时度势、不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的将领。”
孙策的目光在帐内诸将脸上缓缓扫过,最终定格在一员沉稳的将领身上:“蒋钦听令!”
“末将在!”蒋钦跨步出列。
“你素来行事谨慎,且长期在江淮水域活动,熟悉此地地理民情。予你两千轻骑,多备引火之物与干粮,不必携带重甲。你的任务,并非与敌正面交锋,而是如影随形,专司寻找并袭击纪灵军的运粮队伍,焚毁其粮草辎重即为大功!记住,一击即走,不可恋战,保全自身为上!”孙策沉声下令,每一个字都带着重托。
“末将领命!必竭尽全力,断敌粮道,不负主公与都督厚望!”蒋钦抱拳,声音坚定。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