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东线的锋芒(1 / 3)
弘农郡与河南尹的交界地带,黄土塬的沟壑渐趋平缓,视野开阔,已能望见豫州西缘那一片沃野。一支约三千人的精锐骑兵,正以严谨的行军阵列,不疾不徐地巡弋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骑士们皆着玄色札甲,背负骑弓,腰挎环首刀,马鞍旁悬挂着长短不一的马矟,正是张辽麾下以悍勇着称的并州狼骑与部分整编后彪悍未减的西凉铁骑。队伍最前方,一面巨大的“张”字帅旗与另一面代表朝廷威严的玄色龙旗在略带寒意的春风中猎猎作响,无声地宣告着力量与正统。
张辽并未顶盔贯甲,只着一身轻便的犀皮软甲,外罩一件深青色战袍,目光如同经验丰富的猎鹰,冷静而锐利地扫视着前方略显荒凉的地平线,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他此行奉吕布与贾诩之命,核心任务并非急于攻城略地,而是在此陈兵耀武,营造出关中大军随时可能东出伊洛、兵锋直指豫州腹地的强大威慑,以此牵制曹操可能的大举南下,并间接声援正在淮南苦战的孙策。然而,深谙用兵之道的张辽清楚,真正的威慑,绝非来自于静止的陈列,而是源于无可置疑的实力,以及必要时猝然显露的锋利獠牙。若只是一味地静坐观瞻,时间稍长,不仅曹操会看穿虚实,连袁术残部也会心生轻视。
“子龙。”张辽微微侧首,声音平稳地呼唤与他并辔而行的年轻将领。赵云依旧是一身标志性的亮银锁子甲,坐下照夜玉狮子神骏非凡,掌中亮银枪斜指地面,在整体色调偏暗的骑兵队伍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卓尔不群。他被吕布任命为骑都尉后,并未一直留在长安协助师兄张绣整训兵马,而是被张辽以其独特的眼光特意调至东线,参与此次至关重要的战略佯动。张辽极为欣赏赵云那日与吕布切磋时展现出的超凡武艺与临阵的惊人沉稳,更有意借此实战机会,好生历练这位潜力无限的年轻俊杰。
“将军。”赵云轻夹马腹,照夜玉狮子通灵地靠前半个身位,他微微躬身,神色保持着对上官应有的恭敬,但那双清澈而锐利的眼眸中,却充满了全神贯注的倾听之意。
“前方斥候刚刚回报,”张辽语气依旧平淡,仿佛在谈论天气,“发现一股袁术军的运粮队,规模约千人,民夫居多,正从颍川郡方向,沿着旧官道,向汝南前线输送粮秣。据判断,今夜他们很可能会在前方约三十里处,那个早已废弃的洛河驿馆旧址驻扎休整。负责护送押运的兵马不多,仅有三百人左右,领队的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
赵云眼神瞬间一凝,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石子,漾起锐利的波纹,立刻精准地把握住了张辽话语中未尽的意图:“将军是想……敲掉这支粮队,以震敌胆?”
“不错。”张辽嘴角勾起一丝冷峻而满意的弧度,目光赞许地看了赵云一眼,“袁术如今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南线,应对孙策的猛攻,北面还要提防曹操趁火打劫,西面又有我等在此虎视眈眈,其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必然捉襟见肘,压力巨大。敲掉他这样一支规模不大不小的粮队,虽不至于让其伤筋动骨,却足以让他感到切肤之痛,更能让豫州西部那些尚在观望、甚至暗通袁术的郡县豪强看清现实——朝廷的兵锋,并非虚张声势,随时可以化为实质的雷霆,落在他们头上。”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同时,也要让对岸的曹孟德知道,我们驻扎在此,绝非仅仅是为了摆样子看风景。”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赵云,那眼神中带着明显的考校与托付之意:“子龙,此战,便由你全权主导。我拔给你五百最精锐的骑兵,可能干净利落地完成此任务?”
赵云闻言,胸腔中一股久违的热流骤然涌动,那双平日沉静如水的眼眸,此刻迸发出如同雪山映日般璀璨夺目的锐芒,那是良驹渴望驰骋、猛将渴求战场的本能反应。他没有丝毫犹豫,在马上挺直身躯,抱拳行礼,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末将领命!必不负将军重托,定将此獠清除,焚尽粮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