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虎符江东(1 / 3)
吴郡初定的空气中,尚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余味,城墙上的箭痕与焦土无声诉说着不久前的激战。孙策刚将郡治从曲阿移至这座更为富庶的吴县,正忙于弹压地方豪强、整编降卒、清点府库,处理严白虎及袁术旧部留下的千头万绪。就在这百废待兴、根基未稳之际,一阵来自西北方向的疾风,裹挟着足以改变江东格局的力量,骤然降临。
新任的吴郡太守府正堂,虽已撤下严白虎的斑驳旗帜,换上了崭新的“孙”字大纛,但梁柱间依稀可辨的刀斧痕迹与尚未彻底更换的陈旧摆设,仍透着一股草创的仓促。孙策高踞主位,年轻的脸上虽带着连日征战的疲惫,眼神却锐利如初获领地的幼虎。周瑜、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核心文武分列两侧,人人屏息,目光都聚焦在那位风尘仆仆、手持天子节杖与温侯密信的长安使者身上。
使者肃容宣旨,声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那义正辞严的讨逆檄文,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坎上。当“吴侯”、“讨逆将军”、“总督江东诸军事”这几个沉甸甸的头衔被清晰念出时,孙策按在案几上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胸膛剧烈起伏,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与激动几乎要冲破喉咙,但他死死咬住牙关,只是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亢奋的红潮。他深吸一口气,竭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卷象征着正统与名分的明黄诏书,随即,几乎是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姿态,将其递给了身旁始终保持着从容气度的周瑜。
周瑜接过诏书,仔细阅看那加盖着皇帝玺印的文字,确认无误后,又展开吕布那封以遒劲笔力写就的密信。信中没有虚辞客套,开门见山直指袁术悖逆,言辞间对孙策的勇略多有赞赏,明确表达了结盟共讨的意愿,并在字里行间隐约暗示,若能攻克九江、庐江等地,朝廷(实则是吕布主导的朝廷)乐见其成,其中蕴含的地盘划分之意,不言而喻。
“公瑾,如何?”孙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那声音里混杂着难以掩饰的急切与对挚友判断的绝对信赖。
周瑜将密信轻轻放回案上,脸上露出一抹如同春风拂过湖面般的从容笑意,他清朗的声音响起,既是对孙策,更是对堂上所有翘首以盼的文武言说:“伯符,此非人力,实乃天助!朝廷正名,如久旱甘霖;温侯结盟,似猛虎添翼!袁术自绝于天下,已成孤家寡人。我军此刻出师,上承天子明诏,下顺天下民心,名正言顺,更兼强援在侧,岂有不胜之理?”
他随即转向使者,言辞恳切而姿态恭谨:“劳烦使者回禀天子与温侯,孙将军蒙此天恩,虽肝脑涂地,难报万一!讨伐国贼,扫清妖氛,乃臣子本分,更是江东上下夙愿!我江东儿郎,已秣马厉兵多时,即刻便可整军出征,兵发九江,必为国除奸,为朝廷分忧,绝不辜负天子与温侯之厚望!”
使者见孙策、周瑜如此表态,面露满意之色,又客套几句,便在朱治的安排下前往馆驿休息。待外人离去,堂上只剩下孙策心腹,那压抑已久的炽热气氛瞬间爆发开来。
“哈哈哈——!”孙策再也无需忍耐,猛地站起身,放声大笑,声震屋瓦,他高举那卷诏书,如同擎着一柄无形的权杖,“诸位!看见了吗?听见了吗?这才是堂堂正正的名分!从今日起,我孙伯符不再是任何人的部曲,不再是袁术麾下可有可无的将领!我是大汉天子亲封的吴侯,是名正言顺的讨逆将军,总督江东军事!袁术老儿,窃据神器,僭越称尊,他的死期,到了!”
程普抚掌大笑,声若洪钟:“主公得此大义名分,如同潜龙出渊!江东士民闻之,必然更加归心依附!讨伐袁术这逆贼,正当其时,我军士气必当大振!”
黄盖更是激动得须发皆张,重重一拳捶在胸甲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早就憋了一肚子火!那袁术傲慢无礼,克扣粮饷,如今更是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如今我们有名有分,还有关中强援,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