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政通人和与才女之赏(2 / 2)
及各郡新政推行、文书格式规范、户籍田亩统计核查之事。赐金百斤,帛五十匹,洛阳蔡邕宅邸一所,允其自由出入藏书阁,以便着书立说,弘扬学问。”
这份封赏,极为厚重。 “尚书郎”虽是中级官职,却意味着蔡琰正式进入了决策核心的边缘,有了参与更高层面政务的可能,而“总责新政推行”更是赋予了极大的实权。金银丝帛是实利,而归还其洛阳旧宅并允许蔡邕自由着书,则是触及蔡琰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向所在,比任何物质赏赐都更显用心。
蔡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她接过帛书和玉尺(象征衡量与规范),深深一礼:“蔡琰,谢温侯信重!必当竭尽所能,以报知遇之恩。”这一次,她的声音虽然依旧平静,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
吕布看着她,语气缓和下来:“先生不必多礼。日后这内政之事,尤其是这‘新学’推广,还需先生多费心。有何需求,可直接向文和禀报,或直接来见我。”
“诺。”蔡琰应道。
离开温侯府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长安城的屋瓦上。蔡琰握着那柄冰凉的玉尺,感觉手心却有些发热。她不再是那个只困于故纸堆或家族悲剧中的才女,她正在用自己所学,实实在在地改变着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这种价值被认可、能力得以施展的感觉,让她原本有些灰暗的人生,仿佛也透进了一束明亮的光。
而书房内,贾诩对吕布道:“主公得蔡先生,如添一臂。内政梳理顺畅,我军根基方能稳固。”
吕布望向窗外蔡琰远去的身影,嘴角微扬:“是啊。乱世争雄,不光靠刀剑,也要靠这治国安邦的学问。她,很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