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徐州小沛屏藩(1 / 2)

加入书签

下邳城的春日,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倦怠。刺史府内,药味混杂着熏香,挥之不去。

陶谦卧于榻上,面色蜡黄,呼吸间带着清晰的痰音,往日里打理得一丝不苟的须发如今也显得有些蓬乱。他望着坐在榻前的刘备,浑浊的眼珠里交织着感激、愧疚与深深的忧虑。

“玄德公……”陶谦的声音干涩微弱,需侧耳方能听清,“此次徐州遭此大难,若非你率义师来援,与那曹孟德周旋鏖战,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早已……咳咳……早已城破人亡了。”

刘备微微倾身,神色恭谨而恳切:“陶公言重了。操乃国贼,残暴不仁,屠戮百姓。备虽力薄,亦知同仇敌忾,共赴危难乃分内之事。能助陶公暂缓曹军兵锋,实乃侥幸。”

陶谦艰难地摆了摆手,止住了他的谦辞:“老夫年迈,经此一吓,病体沉疴,恐时日无多。徐州四战之地,强敌环伺,曹孟德虽暂退,其心必不甘……”他喘息了几下,继续道,“老夫诸子皆才庸,不堪重任。徐州……需要一位英雄来守护。”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刘备:“玄德公仁义布于四海,信义着于天下,更兼有关、张万夫不当之勇。老夫意欲表奏朝廷,请玄德公领徐州牧……”

刘备闻言,脸色骤然一变,立刻起身,长揖到底,语气坚决无比:“陶公万万不可!备乃应义而来,若趁势据州郡,天下人将视刘备为何等样人?此议绝不可行!备断不敢受!”

他拒绝得如此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与贪恋,这让陶谦以及在屏风后默默听着的曹豹、陈登等人,心思各异。

陶谦看着他,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似是欣慰,又似是无奈。他早就料到刘备可能会推辞。

“既如此……”陶谦叹了口气,不再坚持,退而求其次,“那请玄德公暂驻小沛,如何?小沛乃徐州北门锁钥,直面兖州曹贼兵锋。公驻守此地,一则可屯兵练卒,休养生息;二则为徐州屏障,使下邳得以喘息恢复。此乃合则两利之事,万望玄德公莫再推辞,否则老夫……老夫心中实难安宁。”

这一次,刘备沉吟了片刻。他需要一块根基之地,手下将士也需要休整。小沛虽小,却是一处实实在在的立足点。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关羽和张飞,二人眼中也流露出认可之色。

刘备再次拱手,语气沉重:“陶公信重,备……铭感五内。既为徐州屏障,备愿率本部兵马,驻守小沛,必竭尽全力,北御曹贼,不负陶公所托!”

“好!好!”陶谦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连说了两个好字,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消息很快传开。

当刘备的队伍开拔,前往小沛时,下邳城的反应颇为微妙。普通百姓对这位仁德的刘皇叔颇有好感,听闻他将驻守北境,不少人都觉心安了几分。

而在刺史府的另一处偏厅,气氛则有些不同。

曹豹一身甲胄未解,刚刚巡城归来。他摘下头盔,露出略显疲惫却精悍的面容,自顾自地倒了一觥酒,一饮而尽。

“刘玄德……去了小沛。”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一旁安坐品茶的陈登说话。

陈登放下茶盏,微微颔首:“刘皇叔义勇,驻守小沛,确是当下最佳之选。曹公的压力也能稍减。”他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

曹豹哼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案几:“确是能打。武原那边,他和他那两个兄弟,是真敢拼杀,也真挡住了于禁……这点,我老曹认。”他话锋一转,眉头却皱了起来,“可是元龙,小沛虽小,也是一城。他一个外来之将,寸功未立于徐州(在他看来,援救之功是“义”,而非“功”),如今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占了北边门户……这心里,总觉着有些不是滋味。”

他并非极度敌视刘备,甚至共同抗曹时还曾有过配合。那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