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10月26日(2 / 3)

加入书签

说现在流行的是“社群运营”、“Ip打造”,说我应该把书店重新装修,搞成网红打卡地,把那些有价值的旧书包装一下,价格翻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卖给那些附庸风雅的有钱人。“陈哥,你这人太实在了,”他吐着烟圈说,“这年头,实在人吃亏。你这店要想活下去,得变通。”我只是摇摇头,说这店就这样挺好,来的都是真心喜欢书的朋友。小凯嗤笑一声,说:“真心?真心值几个钱?”

老周再来的时候,神色有些尴尬。他默默地帮我整理了一会儿书架,终于开口:“小凯那孩子……心是好的,就是急了点。他的话,你别往心里去。”我给他续上茶,说:“没事,人各有志。”但我能感觉到,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小凯没有放弃,他开始在圈子里散播一些话,说“南山书店”的陈老板固执守旧,不懂变通,有好东西也不肯出让,占着茅坑不拉屎。甚至有些难听的话也传到了我耳朵里,说我这些旧书来路不明,暗示我可能涉及一些灰色的渠道。这些风言风语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响,虽然不致命,但让人心烦。更让我难受的是,我发现老周来的次数明显少了。即使来了,也坐不安稳,话也少了,常常看着某个地方发呆。我问起,他只说最近活儿多,累。我知道,不全是这样。小凯是他的亲戚,那些话,他未必没听过,甚至可能,小凯就在他面前说过更多。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像陷入了一滩黏稠的泥沼。我珍视的这份清淡如水的交情,在现实的利益和闲言碎语面前,似乎变得不堪一击。书店愈发冷清,偶尔有熟客来,眼神也有些闪烁,说话也带着试探。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旧钟摆枯燥的“滴答”声,心里空落落的。我想,也许小凯是对的?也许我这套真的过时了?这家店,还有我坚守的这点东西,是不是真的没有意义了?就连老周,大概也要因为那些诋毁和看似更“明智”的选择而离开了吧。这世界变化太快,快得让我这样的老古董跟不上脚步。

就在我几乎要被这种自我怀疑淹没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像一道微弱的光,照进了这片灰暗。我在整理爷爷留下的一个旧木箱时,在一堆杂物底下,发现了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仔细包着书皮的笔记本。翻开一看,是爷爷的笔迹,用工整的小楷写的,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是一本“书店纪事”。里面没有记录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全是琐碎的日常: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先生来店,购得《诗经》一册,相谈甚欢;连绵阴雨数日,书架返潮,需晴日晒书;邻家小儿趴窗台看小人书,予其糖果一枚;与老友品新茶,论《世说新语》至深夜……我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仿佛看到了爷爷穿着长衫,在这同样的空间里,擦拭书架,接待读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说地的身影。在一页的末尾,他用稍大的字写着一句话:“书之有魂,在于传承;店之存续,系于知音。守此一隅,非为牟利,实为心安。”我合上笔记本,久久无言。窗外的霓虹灯变幻着色彩,映在书店的玻璃门上,光怪陆离。但我的心,却奇异地平静了下来。我明白了,这家店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热闹,能赚多少钱,甚至不在于它有多少珍贵的藏书。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它为那些真正爱书的人,保留了一个可以安静呼吸的角落,一个可以触摸时光、安放精神的处所。就像爷爷笔下的那些“某某先生”,他们来,不是为了盛名,他们离开,也不会因为外界的诋毁。真正的知音,是懂得这份价值的人。

大概又过了一个多月,一个初冬的夜晚,风很大,吹得店门口的招牌吱呀作响。我正准备关门,那扇熟悉的木门被推开了,老周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他好像瘦了些,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但那双眼睛,还是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亮。“好久不见。”他说,声音有些沙哑,像被风呛着了。我给他泡了热茶,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旧沙发上。沉默了一会儿,他从随身的、已经磨破了边的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东西。“路上碰到的,看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