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11月13日(1 / 3)
我是在一个露水还没干透的清晨回到青门巷的,车子刚拐进巷口,轮胎碾过青石板路的缝隙,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像极了小时候爷爷推着二八自行车带我去打酱油时的动静。巷口的老槐树比记忆里更粗了,枝桠伸得老长,把半边巷子都罩在阴影里,树底下还摆着那几个缺了角的石墩,当年我和小胖他们总在这儿蹲着迷藏,石墩缝里还嵌着我掉的半块奶糖,现在想来,估计早化成黏糊糊的糖渍,和青苔长在了一起。风一吹,槐树叶哗啦啦地响,带着点湿冷的水汽,落在我的胳膊上,凉丝丝的,低头一看,袖口已经沾了薄薄一层露水,这才想起奶奶常说的“清晨露重,青门巷的露最沾衣”,原来不是随口念叨,是真的,这露水像有心思似的,黏在衣服上不肯走,就像我心里那些没说出口的话,缠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散。
我停好车,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脚步放得很轻,怕惊扰了巷子里的安静。青门巷还是老样子,墙头上爬满了牵牛花,紫色的小喇叭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路边的排水沟里,偶尔有几只小虾米蹦跶,是哪家小孩刚捞的,忘了带回家。巷口第二家是张阿婆的桂花糕店,木门还是那扇掉了漆的朱红色,上面挂着块木牌子,“张记桂花糕”四个字被晒得褪了色,但那股子甜香还是隔着门板飘了出来,和小时候一模一样。我记得第一次见林晓棠,就是在这家店门口,那天是九月,桂花开得正盛,空气里全是甜丝丝的香气,我揣着奶奶给的五块钱,想去买两盒桂花糕,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站在柜台前,眉头皱得紧紧的,手里攥着三块皱巴巴的零钱,数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小声跟张阿婆说:“阿婆,能不能先给我一块桂花糕?我明天把剩下的钱补上。”张阿婆笑着摆摆手:“没事没事,小姑娘想吃就拿,钱什么时候给都行。”可那女孩摇摇头,说妈妈教她不能欠别人钱,说着就要转身走。我那时候才十二岁,胆子小得很,平时跟陌生人说话都脸红,可那天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突然走上前,把手里的五块钱拍在柜台上,大声说:“阿婆,给她也来一块!算我的。”说完我就后悔了,脸烫得像火烧,不敢看那女孩,只听见她小声说了句“谢谢”,声音软软的,像。等张阿婆把两块桂花糕递过来,我抓起自己的那块,头也不回地往家跑,跑到巷口的老槐树下,才敢回头看一眼,只见她还站在店门口,手里拿着桂花糕,朝着我的方向看,阳光落在她脸上,睫毛长长的,像小扇子似的。
后来我才知道,林晓棠是刚搬来青门巷的,就住在我家斜对面的老院子里,她爸爸工作调动,全家从南方迁过来,她比我低一年级,在隔壁班。从那天起,我每天上学都故意绕到她家院子门口,就想多看她一眼。她早上总起得很晚,每次我路过,都能看见她背着书包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头发有时候还没梳整齐,嘴角沾着点牙膏沫,看见我,会不好意思地笑一下,然后加快脚步追上我。我们就这样慢慢熟悉起来,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青门巷的石板路,印满了我们的脚印。春天的时候,巷子里的梧桐树发芽,嫩绿的叶子像小巴掌似的,我们会捡落在地上的梧桐花,她把花瓣撕成一小片一小片,撒在我的头发上,说我像个“花和尚”;夏天的傍晚,我们会搬着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她给我讲南方的故事,说她们老家有大片的稻田,秋天的时候金灿灿的,还有会唱歌的知了,比青门巷的更吵,我就给她讲我和小胖他们掏鸟窝、摸鱼虾的趣事,她听得眼睛亮晶晶的,时不时发出“哇”的惊叹;秋天是青门巷最美的时候,墙头上的桂花、菊花都开了,空气里全是花香,张阿婆的桂花糕生意也最好,我们会一起去摘桂花,她踮着脚,伸手去够枝桠上的桂花,露水打湿了她的袖子,她也不在乎,摘下来的桂花用手帕包着,带回家给她妈妈做桂花糖,她妈妈做的桂花糖特别甜,每次都会给我装一小罐,我舍不得吃,放在抽屉里,写作业的时候闻着那股香味,都觉得浑身是劲;冬天的时候,巷子里冷得很,我们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