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11月3日(1 / 4)
我叫王磊,今年三十一岁,在咱们镇子南头开了家五金店,店面不大,也就二十来平米,门口摆着铁锹、水管子,窗户底下堆着螺丝螺母,进门左手边是电线开关,右手边是扳手钳子,日子过得不咸不淡,就像咱镇上那条河,慢悠悠地淌着,没什么大波澜,却也踏实。我爹以前是镇农具厂的钳工,手艺好,我打小跟着他在车间里转,耳濡目染也学了点本事,后来农具厂黄了,我就用家里给的几万块积蓄,盘下了这个小门面,一干就是八年。镇上的人大多认识,买个东西要么现金要么微信,有时候忘带钱了,说一声下次给,我也从不计较,咱小镇子,抬头不见低头见,图的就是个舒心。
我这人没什么大志向,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下班了去河边钓钓鱼,或者回家陪我妈看看电视剧。我妈前年退休了,没事就来店里帮我看会儿店,浇浇门口的几盆绿萝,跟来买东西的老街坊唠唠嗑。我爸走得早,我妈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所以我一直想着,等条件再好点,就把店面扩大点,再找个靠谱的对象,让我妈早点抱上孙子。日子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过着,直到李三出现,一切都被打乱了。
李三是去年秋天搬到咱们镇上来的,听说是外地来的,租了镇西头的一个小院子,具体是干什么的没人知道,只知道他整天游手好闲,头发染得黄黄的,穿个花衬衫,脖子上挂着条粗金链,走路摇摇晃晃,见谁都带着一股横劲儿。一开始他也来我店里买过东西,第一次是买一把羊角锤,我给他算的进价加五块钱,他扔给我一张一百的,我说找不开,让他扫码,他眼睛一瞪,说:“怎么着?看不起现金啊?”我赶紧笑着说不是,转身去隔壁小卖部换了零钱给他,他接过零钱,随手点了点,把一张皱巴巴的十块钱扔在柜台上,说:“剩下的算小费。”我没接,捡起来还给了他,说:“哥,不用,该多少是多少。”他瞥了我一眼,没说话,扛着锤子就走了,那背影透着一股子嚣张劲儿。
从那以后,李三就成了镇上的一个“名人”,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好事,而是因为他总爱找茬。街东头的张大爷开了个水果摊,李三去买苹果,挑了半天,最后说苹果不新鲜,拿起两个就走,张大爷拦着他,他说:“尝尝怎么了?值几个钱?”张大爷年纪大了,不想跟他计较,只能看着他扬长而去。街中间的面馆,李三去吃面条,吃完了说里面有头发,不仅不给钱,还把碗摔了,老板是个老实人,怕惹麻烦,只能自认倒霉。还有一次,镇上的小学放学,他在路边拦住一个小朋友,抢了人家手里的棒棒糖,小朋友吓得哭了,他还哈哈大笑,旁边的家长敢怒不敢言。
我一开始也尽量躲着他,每次他来店里,我都赶紧给他拿东西,算钱的时候多退少补,生怕哪里惹到他。有一次,他来买电线,要十米,我给他量得足足的,他却拿着电线比划了一下,说:“你这尺子不准吧?我看顶多八米。”我说:“哥,我这尺子是刚校准的,绝对够数。”他把电线往柜台上一扔,说:“少废话,要么再给我加两米,要么就退我一半钱。”我当时有点生气,心想这人也太不讲理了,但转念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又给他剪了两米,说:“哥,这次够了吧?”他哼了一声,没给钱就走了,说:“下次一起结。”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堵得慌,我妈在旁边劝我:“算了算了,别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咱开个店不容易。”我点点头,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把账记了下来,心里想着,希望他下次别再来了。
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李三越来越得寸进尺。过了没多久,他又来店里,说要借个电钻用用,我本来不想借,因为这种人借了东西大概率不会还,但他拍着胸脯说:“放心,明天一早就还你,要是少了一根汗毛,你找我。”我妈在旁边说:“都是街坊邻居,借用一下也没关系。”我没办法,只能把我常用的那个电钻拿给了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小心点。结果第二天,我等了一天也没见他来还,第三天我去他租的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