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一三O)(2 / 5)
看着不像中原的文字,也不像少数民族的图腾。”
“有点像……玄山氏的标记。”陈轩的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又带着几分抑制不住的激动。他之前在博物馆研究那卷古籍残卷时,曾在卷末看到过一个类似的简笔画——山巅之目,那是玄山氏先祖用来标记藏宝之地的符号,只是古籍上的符号更复杂,而烽燧上的这个,更像是简化后的版本。
为了确认,陈轩再次走到刻痕前,这次他没有用水,而是伸出手指,轻轻顺着刻痕的线条描摹。当指尖划过那“山巅之目”的轮廓时,胸口的青铜三目佩突然发热,暖意顺着胸口蔓延至指尖,仿佛有一股微弱的气流在指尖与刻痕之间流转。与此同时,刻痕周围的墙面似乎泛起一层极淡的金光,转瞬即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怎么了?”苏晴注意到陈轩的异样,放下相机问道。
陈轩收回手,指尖还残留着那股奇异的暖意,他看向三人,语气肯定:“这是玄山氏的标记,错不了。”他从胸口掏出青铜三目佩,此刻的三目佩表面泛着一层柔和的青光,原本黯淡的三个“目”形纹路,竟有一个微微亮了起来。
“这玉佩……”小林瞪大了眼睛,他之前只知道陈轩有个贴身的玉佩,却从没见过它发光,“它怎么会亮?”
“它在回应这个标记。”陈轩摩挲着青铜三目佩,目光重新投向烽燧,“古籍残卷里说,玄山氏先祖曾在西北戍边,看来不是假话。这座烽燧,说不定就是当年玄山氏族人建造或守护过的地方。”
阿木听得眼睛发亮:“这么说,这底下真有宝贝?”他常年在戈壁里跑,听过不少关于古遗址藏宝的传说,却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到可能藏着秘密的地方。
陈轩摇摇头:“现在还不好说,这个标记更像是一个‘路标’,告诉后人这里曾有玄山氏的足迹,至于有没有宝贝,得仔细搜查。”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大家分头行动,仔细检查烽燧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墙面的缝隙和地面的凹陷处,看看有没有其他标记或者入口。”
四人立刻散开,开始仔细搜查烽燧。苏晴依旧举着相机,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的痕迹;小林则重点检查地面,时不时用带来的小铲子拨开厚厚的浮沙;阿木凭借对戈壁环境的熟悉,绕到烽燧背面,查看是否有被风沙掩埋的痕迹;陈轩则回到那处玄山标记前,再次研究起来。
他盯着那“山巅之目”的符号,忽然想到古籍残卷里的一句话:“山目为引,地脉为径。”难道这个标记不仅是路标,还和地脉有关?他蹲下身,仔细观察标记下方的地面——那里的沙土层比周围略硬,用手指按压,能感觉到底下似乎有一块平整的石板。
“小林,过来看看这里。”陈轩喊道。
小林立刻跑过来,顺着陈轩指的方向蹲下身,用小铲子小心地拨开表面的浮沙——随着沙粒被一点点清除,一块约莫半米见方的青石板渐渐显露出来,石板边缘与周围的夯土严丝合缝,若不是陈轩察觉到地面硬度不同,根本发现不了。
“真有石板!”小林兴奋地说道,“要不要撬开看看?”
陈轩按住他的手:“先别急,看看石板上有没有标记。”他接过小林的小铲子,轻轻刮去石板表面的尘土——石板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刻痕,只有边缘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像是被什么东西撬动过的痕迹。
就在这时,阿木突然在烽燧背面喊道:“陈轩哥,你们快过来!这里有个洞口!”
三人立刻跑过去,只见烽燧背面离地约半米高的位置,有一个约莫一人宽的洞口,洞口边缘参差不齐,像是被人强行凿开的,洞口周围的土墙上还残留着新鲜的凿痕。
“这是新的痕迹,应该是最近才被打开的。”阿木指着凿痕说道,“看这手法,像是盗墓贼干的。”
陈轩皱起眉头,凑近洞口闻了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