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二二)(2 / 5)
鉴宝镜,这次对准了铜炉底部的裂缝,镜中突然闪过一道微弱的红光,紧接着,他看到玉盒的侧面,竟刻着一个极小的“马”字。
“这玉盒,可能和马怀安有关。”陈轩将镜中景象指给苏晴和老周看,“而且他刚才提到‘惹祸上身’,说不定这玉盒里的东西,牵扯着什么旧事。”
苏晴点点头,打开检测仪,将探头对准铜炉的裂缝:“先看看铜炉的结构,等专家来了,一起制定拆解方案。”检测仪的屏幕上很快出现了铜炉的内部结构图,清晰地显示出玉盒的位置——它被牢牢固定在铜炉的夹层里,周围还填着松香,显然是为了防止玉盒晃动。
半小时后,省文物局的专家团队赶到,为首的是陈轩认识的李教授。李教授看到铜炉的裂缝时,眼睛都亮了,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半天,又结合检测仪的数据,得出了和陈轩一样的结论:“这铜炉是唐代的没错,但夹层里的玉盒,看工艺应该是宋代的,而且用的是皇家玉作的手法,这就有意思了——唐代的铜炉里,怎么会裹着宋代的玉盒?”
众人围着铜炉讨论时,陈轩悄悄走到殿外,给市文物局的张局长打了个电话。张局长负责文物安全,之前曾跟陈轩提过,最近有一伙人在暗中搜寻宋代皇家遗物,已经盗走了两座宋代古墓里的玉器。
“马怀安的玉华轩,我们早就盯着了。”张局长的声音在电话里格外严肃,“他们背后有人,专门收购宋代皇家文物,而且手段很辣。你那边的玉盒,很可能是宋代皇室藏起来的东西,一定要看好,我们马上派警力过去。”
挂了电话,陈轩刚要回殿内,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猛地回头,就见一个穿着僧袍的人正鬼鬼祟祟地朝着铜炉的方向摸去,手里还拿着一把小巧的撬棍。
“你不是寺里的僧人。”陈轩冷声开口,对方的僧袍明显不合身,而且脚步虚浮,不像是常年修行的人。那人被识破,脸色一变,转身就要跑,却被及时赶到的苏晴拦住了去路。
苏晴一个侧步,伸手扣住对方的手腕,夺下撬棍:“说,是谁派你来的?”那人挣扎着想要反抗,却被随后赶来的老周按住了肩膀,动弹不得。
“是……是马怀安让我来的。”那人吓得声音发抖,“他说只要我能把玉盒撬出来,就给我十万块,我……我也是一时糊涂。”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警笛声,张局长带着几名警察走了进来。看到被按住的假僧人,张局长冷笑一声:“马怀安倒是急不可耐,这就派人来抢了。”他让人把假僧人带走,又安排了两名警察在殿内值守,“你们放心修复,我们会守在这里,绝不让人捣乱。”
有了警察的保护,众人终于能安心拆解铜炉。苏晴和李教授一起,用特制的工具一点点清理铜炉底部的鎏金层,再小心翼翼地剔除填在夹层里的松香。随着松香被一点点取出,玉盒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盒身的鸽血红宝石在灯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看得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小心点,玉盒的材质是和田羊脂玉,虽然坚硬,但年代久了,怕碰碎。”苏晴一边说,一边用软布轻轻擦拭玉盒表面的灰尘。当最后一点松香被清理干净,李教授小心翼翼地将玉盒从铜炉夹层里取了出来——玉盒入手温润,表面的云纹雕刻得极为精细,每一道纹路都流畅自然,确实是宋代皇家玉作的工艺。
“打开看看?”老周凑过来,眼神里满是期待。李教授点点头,用手指轻轻扣住玉盒的边缘,缓缓打开——盒内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上面放着一枚巴掌大的玉印,印身刻着螭龙纹,印底则刻着四个篆书大字:“受命于天”。
“这是……宋代的传国玉玺?”李教授的声音都在发抖,他从事文物研究几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完整的宋代皇家玉印,“不对,宋代没有传国玉玺,这应该是宋代某位皇帝的‘受命宝’,是皇家权力的象征,比传国玉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