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六)(4 / 5)

加入书签

还未正式成立,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起了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使命。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第1026章 无名英雄计划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工作室,尘埃在光柱中飞舞。陈轩、苏晴和小林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摊开着老郑的战地日记和那枚"雄鹰勋章"。

"我们得好好规划一下'无名英雄计划'。"陈轩语气坚定,"这不仅是为赵老先生和郑老先生,更是为所有被历史遗忘的英雄。"

苏晴点头:"我建议先从三个方向入手:继续寻找知情人、整理史料、联系媒体。"

小林补充:"我可以联系一些拍卖行和收藏家,看看他们是否有相关物品。"

陈轩赞同:"很好。苏晴,你负责联系媒体和老兵协会;小林,你去寻找线索;我来整理老郑的日记和勋章信息。"

行动开始

苏晴首先联系了大学同学周婧,她现在是《滨海晨报》的记者。周婧听到这个故事后立刻赶来,看到勋章和日记时,眼中闪烁着职业的兴奋。

"这绝对是个大新闻!"周婧激动地说,"我们可以做一个专题报道,把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公之于众。"

与此同时,小林拜访了几位资深收藏家,虽然收获不大,但得到了一个重要线索:有位前军事博物馆的退休研究员可能知道"雄鹰勋章"的来历。

陈轩则在工作室里仔细研究老郑的日记。日记纸张已经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其中一段内容引起了他的注意:

"1943年5月,我们小队奉命潜入日军阵地,炸毁一座桥梁。任务成功了,但老王和小李却永远留在了那里。队长说,我们的功绩不会被记录,但祖国会记住我们。"

陈轩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他用玄鉴镜仔细检查日记,确认其真实性。

危机初现

就在一切顺利进行时,苏晴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我劝你们不要多管闲事,有些历史还是让它永远埋葬比较好。"

电话被挂断,三人都感到一丝不安。

"看来有人不想让这段历史被公开。"小林担忧地说。

陈轩坚定地摇头:"这更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能退缩。"

深入调查

第二天,小林带着陈轩和苏晴拜访了那位退休研究员——李教授。李教授是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他看到"雄鹰勋章"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你们从哪里得到的这个?"李教授问道。

陈轩简要介绍了情况,李教授的表情变得凝重:"这确实是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颁发的特殊勋章,只授予执行过绝密任务的士兵。我年轻时曾见过一次,但相关档案都被封存了。"

"为什么这些英雄的功绩不能被公开?"苏晴不解地问。

李教授叹了口气:"战争结束后,出于政治和外交考虑,很多秘密行动被尘封。那些士兵的名字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英雄榜上,但他们的贡献不应被遗忘。"

舆论风暴

《滨海晨报》的专题报道《寻找无名英雄》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市民纷纷致电报社,提供线索。许多老兵或他们的后代也联系了陈轩团队。

一位名叫王秀英的老太太带着父亲的遗物找到了陈轩。她的父亲王大海也是远征军战士,牺牲在滇缅战场。遗物中有一枚与"雄鹰勋章"极为相似的徽章,只是图案略有不同。

"我父亲从未告诉家人他在战争中做了什么,"王秀英说,"但我知道他是个英雄。"

危险降临

随着报道的深入,陈轩团队的工作引起了某些人的警惕。一天晚上,工作室的窗户被人打破,几份重要资料被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