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七)(4 / 7)

加入书签

》的记者,我叫李雪。”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我们收到消息,说您最近鉴定出一件天价元青花为赝品,请问方便采访一下吗?”

陈轩微微一怔。这件事,他并没有向外界透露。记者是怎么知道的?

“抱歉,我不接受采访。”陈轩直接拒绝。

“陈先生,”李雪的声音依旧带着职业性的热情,“这件事已经在圈子里传开了。我们只是想客观报道一下,让公众了解真相,避免更多人受骗。”

陈轩皱了皱眉。他知道,这种事情一旦被媒体放大,很可能会引火烧身。但另一方面,如果能借此机会向公众普及文物鉴别知识,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这样吧,”陈轩沉吟片刻,“我可以回答你几个问题,但不接受拍照,也不透露当事人的信息。”

“太好了!谢谢您,陈先生!”李雪的声音立刻变得兴奋起来。

半小时后,李雪如约而至。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包,眼神中充满了职业的好奇和热情。

“陈先生,谢谢您接受采访。”李雪在陈轩对面坐下,熟练地打开录音笔,“请问这件元青花,是您怎么鉴定出是赝品的呢?”

陈轩将那件高仿青花梅瓶推到她面前:“这是一件仿品,但它代表了目前最高的仿造水平。你可以先看看。”

李雪小心翼翼地拿起梅瓶,仔细端详起来。她虽然不是鉴定专家,但也能看出这件瓷器的精美。

“这……这看起来很真啊。”李雪疑惑地说。

“这就是高仿品的可怕之处。”陈轩笑了笑,“它能骗过大多数人的眼睛,包括一些所谓的专家。”

“那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李雪好奇地问。

陈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知道什么是‘火石红’吗?”

李雪摇了摇头。

“火石红是古陶瓷胎土中含铁成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从胎底渗出,在器底形成的一种自然的红褐色。”陈轩解释道,“真正的火石红,颜色自然,分布不均,而仿品的火石红,往往颜色过于均匀,甚至是涂抹上去的。”

他指着梅瓶底部:“你看这里,颜色是不是过于完美了?”

李雪凑近了仔细看,果然发现了一些端倪:“好像是哦,颜色太均匀了。”

“这只是其中一个破绽。”陈轩继续说道,“真正的元代青花,使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有自然的晕散和‘吃釉’现象。而这件仿品,虽然模仿了这些特征,但在细节上,还是露出了马脚。”

“比如呢?”

“比如这朵梅花的笔触,”陈轩指着瓶身的纹饰,“虽然模仿了元代的风格,但运笔的习惯,是现代的。古代工匠和现代工匠,在绘画时的呼吸、手腕的力度,都是不同的。这种细微的差别,是无法模仿的。”

李雪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原来鉴定一件文物,需要注意这么多细节。”

“没错。”陈轩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文物鉴定,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信息,我们的责任,就是解读这些信息,还原历史的真相。”

采访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李雪提出的问题都很专业,陈轩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

“非常感谢您,陈先生。”采访结束时,李雪由衷地说道,“今天真是受益匪浅。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文物鉴定的知识,更让我明白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希望你的报道,能让更多人了解文物鉴定的复杂性,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陈轩说道。

送走李雪后,陈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篇报道发表后,他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