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九十六)(4 / 6)

加入书签

小林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感慨道:“轩哥,这次要是没有玄鉴镜,还真不一定能看出那瓶子是仿品。等联盟成立后,咱们是不是可以把玄鉴镜的技术推广出去,让更多鉴宝师和藏家用上?”

陈轩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玄鉴镜推广计划”几个字,笑着点头:“这是肯定的。不过在推广之前,咱们得先完善技术,确保玄鉴镜能鉴别更多种类的文物,比如青铜器、书画这些。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防止技术被滥用。”

他顿了顿,笔尖在纸上继续滑动,补充道:“这次的案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以后联盟要建立‘高仿文物数据库’,把各地发现的高仿品特征、卖家信息都录入进去,方便藏家和警方查询,从源头遏制诈骗行为。”

小林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计划,眼神里满是期待:“等联盟正式运作,咱们就能帮更多人了。就像您说的,守文物之真,传文明之脉,这事儿想想就觉得有意义。”

陈轩抬头望向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笔记本上,照亮了“以鉴为基,以护为任”八个字。他知道,玄山鉴宝联盟的路才刚刚开始,但只要能守住初心,就一定能在文物传承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坚实的路。

第1086章 联盟初立:数据库里的隐藏线索

陈轩刚从杭州返程,玄山鉴宝联盟筹备处的会议室里已坐满了人。长条桌两侧,既有故宫博物院的资深研究员李老,也有民间鉴宝界的泰斗赵先生,还有负责法律事务的王律师——这些人都是陈轩花了三个月时间一一邀请来的核心成员,今天要敲定联盟的正式成立流程,以及“高仿文物数据库”的搭建细节。

“各位老师,先跟大家同步个好消息。”陈轩将杭州查获的高仿元青花梅瓶资料投影在幕布上,“上周咱们协助杭州警方破获了一起元青花诈骗案,追回八百万损失,还顺藤摸瓜抓了长期倒卖高仿瓷的团伙头目张海涛。现在警方已经移交了仿品的高清照片、胎土检测数据和伪造证书样本,这些都能作为数据库的首批录入信息。”

幕布上的照片清晰展示着梅瓶底部的“2015仿”刻痕,以及伪造证书上模糊的签名。李老推了推老花镜,指着照片里的缠枝莲纹:“这仿品的工艺确实够高,胎土用的是人工调配的‘仿麻仓土’,连光谱仪都差点骗过。还好陈轩你有玄鉴镜,不然普通藏家根本分辨不出来。”

“所以数据库的核心,就是要把这些‘高仿特征’细化。”陈轩点开提前做好的数据库框架图,“我计划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器物特征库’,录入不同年代、不同器型的高仿品细节,比如元青花的铁锈斑分布规律、明清粉彩的彩料老化痕迹;第二板块是‘卖家黑名单’,把张海涛这类诈骗人员的信息、作案手法都记录在案;第三板块是‘鉴定案例库’,咱们每次鉴宝的过程、用到的技术手段,都整理成案例存档,方便大家参考。”

赵先生捻着胡须点头:“这个框架很全面,但有个问题——民间藏家手里可能也有疑似高仿品,怎么让他们愿意把信息提交给咱们?毕竟有些藏家担心自己的藏品被认定为仿品后,影响后续交易。”

这话戳中了关键。陈轩早有准备,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信息保密协议》:“咱们会跟提交信息的藏家签订保密协议,除了用于数据库分析和警方办案,绝不向第三方泄露藏品信息。如果藏品被鉴定为真品,还能免费录入联盟的‘真品档案’,以后交易时能作为权威背书,这样藏家应该会更愿意配合。”

王律师接过协议看了一眼,补充道:“我已经在协议里加了法律条款,明确联盟对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保密责任,要是出现信息泄露,藏家有权追究法律责任。另外,针对‘卖家黑名单’,咱们得跟警方做好信息同步,避免录入错误信息,侵犯他人权益。”

众人讨论到中午,终于确定了数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