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八十八)(4 / 5)
出手机里的星图软件,屏幕光照亮他兴奋的脸,“明天就是农历十六,月出正圆,正好是观星的好时候。而且天气预报说后半夜有落潮,水库会泄洪,水位能降半米多!”
陈轩盯着水系图里的月牙湖,忽然想起玄山氏宗谱里的记载:玄山湖底有座沉没的祭坛,是家族历代存放秘宝的地方,祭坛入口用千年阴沉木封堵,需借星月之力才能开启。他抬头看向恒温库的时钟,指针正指向午夜十二点,距离丙夜还有三个时辰,表盘的反光里,玄鉴镜的星图似乎又开始转动了。
“备船。”他将临摹的水系图折好塞进衣兜,纸张边缘硌着口袋里的玄鉴镜,传来熟悉的温润感,“我们去玄山湖。”
凌晨三点的湖面泛着冷光,像块巨大的墨玉。渔船的马达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突兀,惊得水面掠过一群银鱼。陈轩站在船头,玄鉴镜平放在掌心,镜面倒映着北斗七星,勺柄果然正指向正东方向,星斗连线处的蓝光与水面的波光交织,仿佛在指引方向。湖水在船底汩汩流淌,月光透过水波,能隐约看到水下模糊的建筑轮廓——那是被淹没的玄山氏祠堂飞檐。
“就在这附近。”李队长指着声呐探测器,屏幕上的红色光点正稳定地闪烁,像颗跳动的心脏,“水深十七米,底下有个三十米见方的石台,边缘有台阶,肯定是人为修的。”
小林操控着水下机器人,摄像头传回的画面里,长满青苔的石台上,果然有个与字帖里一模一样的罗盘凹槽。凹槽边缘刻着的缠枝纹,与《蜀素帖》的装裱锦缎纹样完全一致。陈轩让机器人将携带的荧光粉撒在凹槽里,粉粒顺着水流聚集,渐渐显露出与紫光灯下相同的图案,连指针的角度都分毫不差。
“北斗指卯,该落石了。”陈轩盯着手表,秒针指向三点四十五分时,他按下机器人的机械臂按钮。金属臂精准地插入罗盘中心的圆孔,顺时针旋转三圈——这是玄山氏器物的通用开启手法,他曾在祖传的青铜鼎上验证过。
水下突然传来沉闷的响声,像是巨石移动的轰鸣,震得船身微微晃动。摄像头剧烈晃动了几下,镜头溅上浑浊的泥沙,再次稳定时,石台中央裂开一道两米宽的缝隙,露出里面黑沉沉的通道,通道壁上隐约可见凿刻的梵文。
“下去看看。”陈轩示意机器人深入,画面里出现了级级向下的石阶,每级台阶的边缘都有个小圆坑,恰好能容纳一颗佛珠。墙壁上嵌着早已熄灭的油灯台,灯芯残留着焦黑的痕迹,像是不久前还被点燃过。走到通道尽头,是间圆形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个与古寺暗格同款的樟木盒子,盒盖上的锁扣是黄铜打造的双鱼形状,与玄鉴镜的边缘纹饰遥相呼应。
机器人将盒子托出水面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洒在盒身的水珠上,折射出七彩的光。陈轩打开盒子,里面没有金银玉器,只有一卷泛黄的羊皮卷,边缘用红绸包裹,绸面上绣着玄山氏的族徽——北斗七星环绕着一个“玄”字。展开来看,竟是张标注着玄山氏所有藏宝点的地图,每个红点旁都用朱笔写着日期,最近的一个就在三天后——城郊废弃的瓷窑厂,旁边批注着:“龙窑火起,瓷中藏章。”
“伪古堂要找的,恐怕不止《蜀素帖》。”他指尖点过地图上的瓷窑厂,那里距离古寺不过二十里,早年以烧造仿宋瓷闻名,“他们知道的比我们想象的多,说不定早就破解了其他藏宝点的暗号。”
羊皮卷的角落,有行与字帖题跋相同的笔迹:“瓷有裂痕,内藏玄机。”陈轩忽然想起伪古堂的仓库里,确实堆着不少待修复的古瓷,那些看似普通的裂痕里,或许就藏着下一个密语。他将羊皮卷凑近鼻尖,闻到一股淡淡的松烟墨味,混杂着窑火特有的硫磺气息,仿佛能看见当年玄山氏族人在灯下绘制地图的身影。
朝阳跃出湖面时,渔船开始返航。陈轩将羊皮卷交给李队长保管,自己则握紧了玄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