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 八十三(4 / 5)
了开封。
“我们先撤。”陈轩拉着小林从侧门离开,“直接去繁塔,不能让他们抢了先。”
繁塔坐落在开封东南隅,塔身历经千年风雨,砖石上长满了青苔。两人围着塔基转了一圈,在西侧塔壁发现一块松动的青砖,砖面刻着与残石上相同的瓦当纹。陈轩按玄鉴镜里的提示,用银簪轻轻拨动砖缝,青砖“咔嗒”一声弹了出来,后面露出个巴掌大的暗洞。
洞里藏着个青铜小盒,盒盖正是完整的瓦当造型,上面刻着“政和年制”。打开盒盖,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卷发黄的绢布,展开一看,是幅艮岳奇石分布图,图中用朱砂圈出的位置旁,写着“玉玲珑,墨石函”。
“玉玲珑是花石纲里最有名的一块太湖石,当年被誉为‘艮岳第一石’。”陈轩盯着分布图,“玄山氏标注的位置,就在现在的龙亭湖底——靖康之变后艮岳被淹,很多石头沉在了湖底。”
小林突然拽了拽他的衣袖,指着不远处的树荫:“师父,他们跟来了。”
老三带着人正朝这边走来,手里还拿着金属探测器,显然是有备而来。陈轩迅速将绢布折好塞进怀里,拉着小林往繁塔地宫入口跑——那里正在维修,拦着警戒线,暂时没人看守。
“抓住他们!”老三的喊声在身后响起。两人冲过警戒线,顺着地宫的临时楼梯往下跑。地宫阴暗潮湿,弥漫着泥土和霉味,手电筒的光柱在斑驳的壁画上晃动,照出一幅幅宋代市井图景。
跑到地宫深处,前方出现一道铁门,门锁早已锈死。陈轩摸出玄鉴镜,对着门环照了照——镜中星图突然投射到门上,组成一个复杂的锁孔图案。他想起绢布角落画着的手势,按“龙生九子”的顺序依次转动门环,只听“轰隆”一声,铁门缓缓打开。
门后是间石室,中央摆着个半人高的石函,函盖雕刻着祥云纹,正是绢布上画的“墨石函”。陈轩上前掀开函盖,里面没有玉玲珑,只有一块黑色的墨锭,足有砖头大小,墨锭侧面刻着“艮岳藏珍”四字,断面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
“这是……松烟墨?”小林愣住了,“花了这么大功夫,就找到块墨?”
陈轩拿起墨锭凑近闻了闻,忽然笑了:“这可不是普通的松烟墨。你看墨锭上的纹路。”他用指甲刮下一点墨粉,在石函底部的白纸上一抹,墨粉竟组成了一幅微型地图,标注着开封城的七处地点,每个地点旁都画着个小陶罐。
“玄山氏把真正的藏宝图藏在了墨里。”陈轩恍然大悟,“玉玲珑只是幌子,他真正收藏的,是当年从艮岳流散的七件宋代文房珍品。”
这时,老三带着人闯进了石室,举着铁棍狞笑:“跑啊,我看你们往哪跑!”
陈轩将墨锭塞进小林背包,指着石室角落的通风口:“从那走,通往后山。”自己则抄起地上的石杵,挡在门口。
老三挥棍打来,陈轩侧身躲过,石杵砸在对方胳膊上,发出一声闷响。混乱中,小林已经爬上通风口,回头喊道:“师父,快走!”
陈轩虚晃一杵逼退众人,转身钻进通风口。狭窄的通道里满是灰尘,两人手脚并用地往前爬,身后传来老三气急败坏的咒骂声。爬了约莫十几米,前方透出光亮,钻出通风口,发现竟在繁塔后山的竹林里。
小林瘫坐在地上喘气,指着背包:“那墨锭真这么重要?”
陈轩掏出玄鉴镜照向背包,镜面映出墨锭的虚影,七处藏宝地点旁的陶罐里,渐渐显露出器物的轮廓——有玉笔洗、青铜镇纸、玛瑙砚台……每一件都散发着柔和的金光。
“这七件文房,合起来叫‘宋室七珍’,是宋徽宗的御用品。”陈轩望着开封城的方向,“玄山氏当年冒着性命危险从金人手里夺回它们,藏在民间。现在看来,我们得在伪古堂之前找到这些珍品。”
竹林深处传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