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 八十三(2 / 5)
少文化的窑工之手,但内容却让两人吃了一惊——这竟是北宋宣和年间落马桥窑工的“工记”,记录着每月烧窑的日期、用了多少松柴,甚至还有几行隐晦的抱怨:“今岁贡品逾百,累坏十夫,管事藏私,取精品三,埋于寮后……”
“管事藏起来的精品,会不会就是手记里说的‘窑工私藏贡品’?”小林眼睛发亮,指着麻纸最后一行,“这里写着‘墨尽则藏,以烟为记’。”
陈轩拿起一锭墨条在指间搓了搓,墨粉落在白纸上,显出极淡的青绿色。他忽然想起玄山氏对宋代制墨的注解:“官窑窑工制墨,常混入窑火余烬,正品余烬显青,次品显灰。”他将墨粉凑近玄鉴镜,镜面立刻映出一团柔和的青光,光团里竟浮现出三个模糊的字:“灶台底”。
两人顺着洼地边缘找了一圈,在一棵老樟树下发现了一个用砖石垒成的简易灶台,样式看着有些年头了。陈轩用铲子敲了敲灶台侧面的砖块,声音发空。拆开砖块,里面果然藏着个深蓝色的锦盒,盒子上落满了灰尘,却依旧能看出精致的缠枝纹刺绣——这是宋代宫廷专用的“锦缘盒”。
打开锦盒的瞬间,连见惯了珍品的陈轩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里面静静躺着一件官窑贯耳瓶,比昨天找到的那件完整得多,瓶身釉色如雨后的天空,泛着淡淡的天青色,瓶口的“紫口”和足底的“铁足”浑然天成。最神奇的是,瓶身上的冰裂纹路里,竟嵌着细碎的金色光点,在阳光下流转不定。
“这是……‘金嵌冰裂’?”陈轩拿出《辨瓷手记》翻到某一页,玄山氏在笔记里记载,宋代官窑曾尝试在釉料中混入赤金粉末,烧制出的瓷器裂纹会呈现金色,但因工艺复杂,仅试制了三件就停了,后世都以为这种瓷器只存在于传说中。
他举起玄鉴镜照向瓶身,镜面星图突然剧烈旋转起来,无数光点汇入瓶身的金纹中,原本模糊的星图竟变得清晰无比,在镜面上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星图——正是北宋汴京的星空。而在星图中央,有一颗最亮的星,旁边标注着两个字:“艮岳”。
“艮岳是宋徽宗建的皇家园林,当年藏了无数奇珍异宝。”小林突然想起刚看过的史料,“难道玄山氏的下一处藏宝地,和艮岳有关?”
陈轩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几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正站在不远处,为首的那人脸上有一道疤,正是伪古堂的余党老三——昨天在古窑区被他们甩开的家伙。
“陈老板,真是巧啊。”老三舔了舔嘴唇,目光死死盯着锦盒里的贯耳瓶,“这东西,好像不是你们该拿的吧?”他身后的人慢慢围了上来,手里隐约露出铁棍的轮廓。
陈轩不动声色地将锦盒递给小林,低声道:“往考古队那边跑,我断后。”同时悄悄按下了口袋里的报警器——那是出发前和当地警方约定好的信号。
老三见状,挥手道:“抓住他们!”几个人立刻扑了上来。陈轩侧身躲过一人的拳头,顺手抓起地上的一块窑砖,反手拍在另一人的胳膊上。他虽然不擅长打斗,但常年摆弄古玩练就的眼力和手劲,对付这几个混混倒也绰绰有余。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警笛声。老三脸色一变,骂了句脏话:“撤!”带着人慌忙钻进旁边的树林。
小林抱着锦盒跑回来,看着警灯闪烁的方向,吐了吐舌头:“师父,您这报警器真是及时。”
陈轩捡起掉在地上的玄鉴镜,镜面的星图已经恢复原状,但“艮岳”二字却像是刻在了镜面上,清晰可见。他望着贯耳瓶上流转的金纹,轻声道:“看来,我们得去一趟开封了。”
雨又开始下了起来,落在官窑瓶的釉面上,凝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顺着冰裂纹缓缓滑落,像是时光在器物上留下的泪痕。陈轩知道,这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品,更是玄山氏留下的又一条线索,指引着他们去揭开更多关于传承与守护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