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收羊肚菌下(二合一)(3 / 4)
接腔。
他心里清楚,只要接一句茬,哪怕“嗯”一声,这念叨就能立刻升级成没完没了的“控诉大会”,火力全集中到他身上;不吭声,她自己念叨一阵觉得没趣,也就偃旗息鼓,或者转移话题到别处去了。
如今家里里里外外事情成堆,余母自己都忙得脚不沾地,早已歇了替村里人加工小麦、玉米挣那点加工费的心思。余坤安也乐得清静,没再提这茬。
大伙都埋头干活,等到余文波跑过来通知有人来家里卖草药了,这才收工回家,
昨天只是收草药时顺嘴提了句收羊肚菌,并未大张旗鼓的宣传。
可在这农村,哪有什么秘密能捂过夜?东家传西家,村民们闲聊的时候说上几句,才一天功夫,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村子,连邻近几个村子都得了风声。
等余坤安他们回到家,刚在院子里摆开收草药的摊子,后面的人就陆陆续续来了。
背过来的除了惯常的草药,好些人的竹篮里都装着新鲜捡来的羊肚菌,灰褐色的菌帽带着蜂窝状的褶皱,看着品相都还不错。
收羊肚菌可比收草药费神多了。草药种类相对固定,翻翻拣拣,看看收拾的干不干净就可以过称了。
这羊肚菌却是个精细活:得一个个仔细看——像菌盖完全绽开的,说明老了,口感差,不能要;菌盖有破损、虫眼的,也不能收;还有菌柄上沾的泥土、腐叶必须清理干净;最关键的,还得按个头大小分好类。
好在昨天通知时,特意强调了让大家预先挑拣分类,这会儿验货就省了不少事。
“阿安,看看我这篮子!都按你说的,大的归大的,小点的归小的,分开装的!”一个婶子把篮子递过来。
“我这也是!挑得可仔细了,烂的一个没要!”另一个婶子跟着附和道。
村里人大多本分实在,偷奸耍滑、爱动歪脑筋的毕竟是极少数。
大伙儿提来的货,基本都按大小提前分好的,整齐地码在篮子里,看着就清爽利落。
村里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这采挖草药或者捡菌子的活计,谁都能干。要是耍滑头,拿以次充好,坏了名声,以后人家不收你的了,那才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再说了,多花点功夫算什么?他们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和工夫,能换回实实在在的票子才是正经。
院子里自然分成了两拨。余坤安和余二哥专门负责收羊肚菌,两人面前放着几个大簸箕,一个放大菌,一个放小菌,还有一个放不要的次品。他们拿着小秤,仔细验看、过秤、分等级、报数。余大哥和余大嫂负责收草药,动作麻利地称重……王清丽依旧坐在一旁负责结账付钱。
近处的草药挖得差不多了,捡菌子的地方也离住的房子远些。
大家伙儿结了钱,不像往日那般急匆匆赶着下第二趟地,反倒都三三两两聚在院子边上,一边看着余坤安他们忙活,一边议论着谁家捡得多、谁运气好,说说笑笑,比村委场坝还热闹。
邓兴贵果然背着个大背篓来了。他先放下背篓,从里面拿出分装好的新鲜草药和一小篮鲜羊肚菌,最后才小心从篮子里提出已经阴干的羊肚菌,菌体微微收缩,呈现出更深的褐色,散发着独特的菌香。
“阿安,你看看,都在这里了。”
余坤安接过来,把干菌子轻轻倒在干净的簸箕里,用手指拨拉查看了下。菌子阴干得不错,没捂坏霉变,也没虫蛀的痕迹,个头也还算匀称,显然是挑拣过的。他从中拣出五六朵菌帽明显超过五公分、形态饱满完整的,单独放到一边,称了重,按一等干货九块钱一斤算钱;剩下的个头在一到五公分之间、品相稍次的,按五块六一斤收。
干货本就不多,一等货才二两,二等货三两出头,算下来也就块把钱。
“哟!阿安,这晒干了的菌子你也要收?”旁边一直盯着看的快嘴村民看了,立刻嚷开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