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1 / 3)

加入书签

“悟到这里,其实也就是悟到了一种特别的可能性,在没有新技术的国家,也可以将常规技术综合成尖端技术!” “关键,是怎么综合?”

“就像潜艇的体积小,但要装进上万台设备,怎么能求到一个极好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怎么紧密地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然后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艇的重心?”

“这是个尖端的问题,但又是可以用极常规的办法来解决的..

“当时,我就要求负责设计每个设备的人,都去制造厂,弄清楚每一件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上潜艇后,全部 要过秤,还要记录在案。”

“安装时候切下来的边角余料,过剩的管道电缆,凡是拿下艇的也都要过秤,并在上船时秤的重量中扣除。”

“就是这么几年下来,每天都如此,真正的斤斤计较,我们求得了核潜艇最精密的重量和重心的数据。”

“才让潜艇在水下发射的稳定性,和在陆地上一模一样。”

“可以说,我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最难的问题!”

用算盘算原子弹,用秤砣秤核潜艇。

当这些不为人知的、不写进备案的、藏在隐蔽历史角落里的故事,被翻出来。

‘先驱者’开荒留下的顶级智慧,熠熠生辉!

听着黄老的教诲,

陈今朝不禁回想起了曾经独臂总师’的‘不求每一个方面第一,但求每一个领域第二的思路。

而无论是独臂总师‘追求每一个方面第二’的思路,还是黄老尖端是常规技术的组合’的思路,都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思 路。

军工科研如此。

做人做事儿,亦如此!

这 些 ,都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比先进军工科研技术,更让人醍醐灌顶的重要财富!

“你们都说我是核潜艇之父,但这个名头,这个说法,真的是言过其实了。”

“如果说, 一定要给这个工程找一个父亲的话。”

“p同志,就是其中一位。”

“因为是他,解决了核堆的问题。”

“要知道,当时的核潜艇,阿联都是先搞的地上核电站,再把核电站小型化,装在 · 列宁号’破冰船上,然后又精微 化,装上了核潜艇。”

“可我们,却想将核电站一步到位地装进核潜艇。”。

“也正是p同志提出了按总设计的要求,在陆上先搞个和艇一样大的核堆,称之为陆堆,成功之后再装上艇的建 议。”

“最终解决了核潜艇最为关键的核堆问题。”

“那时候,因为陆堆的事情,也同样吵得不可开交,反对意见的人很多,生怕一不小心就造成一次原子弹的爆炸。” “最后,还是周老亲自拍板批准,才让陆堆计划顺利推进。”

夕阳已经掉进了大海里,只剩下天边最后的那点红光,和海浪冲击礁石的哐当声。

可红光下的两道黑影,仍旧对着茫茫大海畅聊。

一壶温酒,好似道不尽那来时路。

讲起自己的头衔名誉,黄老更是从来不认可。

“对,当时主持工作的y少将和这个工程的办公室主任c, 也同样做出了父亲式的贡献。”

“广而言之,所有参与这个工程的人员,都是导弹核潜艇之父。”

黄老的谦虚,让他的伟岸身影,就像夕阳下被拖得老长的影子那般巨大。

当陈今朝和他谈论到那时候的西方技术封锁时,

他的心态,更是让陈今朝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了巨人!

“西方世界技术的封锁,在我看来,是坏事儿,但也是好事儿。”

“就像发国的核潜艇,发国当时造核潜艇的时候,就要求漂亮国提供技术情报,可漂亮国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