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年二十(3 / 5)

加入书签

。消息传到京师,宋神宗自然恩宠倍至,加封李宪为宣州观察使、宣政使、入内副都知,后又迁为宣庆使。

当时,由于北宋王朝对西夏连年用兵,国家财政颇为吃紧,粮饷军需物资往往匮乏不继,朝臣对此早有不满。神宗又诏命李宪兼管熙河、秦凤两路财政。李宪受命,果断裁减了十分之六的冗费开支,使得西北财政顿时缓解,可谓经制有方。同时,李宪为了讨好神宗,每年将西山(今甘肃和政境内)的巨大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以供神宗营修宫殿。为此,宋神宗专门在京师瑞皮坊赐给他一座华丽的园宅。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发生政变,西夏惠宗李秉常失位被囚,国内一片混乱。是年五月,西夏保泰统军禹藏花麻以李秉常罹遭囚禁为名,敦请北宋王朝发兵进攻梁氏(西夏外威梁太后摄政)。北宋王朝认为这是对西夏用兵的难得机会,于是神宗御笔亲书伐夏之命,发动五路大军进攻西夏,李宪不仅参与其事,而且被任命为五路统帅,掌有节制诸路之重权。

此次伐夏,可以说动用了北宋王朝西北军事全部精锐:熙河路经略使李宪领兵出熙河;鄜延路总管种谔领兵出鄜延;环庆路经略使高遵裕领兵出环庆;泾原路副总管刘昌祚领兵出泾原;河东路经略使王中正领兵出河东。五路大军,共集结五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围攻西夏。宋军的作战计划是:泾源、环庆两路先取灵州(今宁夏吴忠境内),然后直取兴州(今宁夏银川兴庆区);河东、鄜延两路会师夏州(今陕西靖边),再取怀州(今内蒙准格尔旗境内),最终直逼兴州,企图一举荡平西夏。这在宋神宗给李宪的诏书里也有明确的表述,说:“此番用兵,非一般战事耳,意在荡平项羌。此决非小事矣,若不上下一心,将士协力,何以致胜?故当不惜爵赏,以励三军将士,一举图之!”这说明北宋王朝是抱着消灭西夏的决心来进行这场大规模战争的。

八月,李宪率师先进入西夏境内。驻守在西夏西使城(今甘肃榆中三角城)的党项族首领讹勃哆闻风而降。粱乞埋(梁太后弟)派兵数万赶去增援西使城,行至半路,听到讹勃哆降宋消息,只好退守龛谷城(今甘肃榆中小康营乡境内)。龛谷城本是西夏粮仓之一,李宪占领西使城之后,乘胜挺进龛谷城,大获全胜,遂改城为寨,所储大量粮谷尽为宋军所得,加之弓箭等兵器无数。至此,李宪已夺得伐夏头功。接着,他派副将驻守此地,又挥师向西攻取兰州。

正当此时,鄜延总管种谔率部在米脂寨(即毕家寨,今陕西米脂),击败梁永能八万大军。接着,相继攻克石州(故址不详)、夏州(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银州(治今陕西省横山县东,后移治永乐城,即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三重镇。环庆经略使高遵裕迫降西夏清远军守将嵬名讹讥。河东经略使王中正所部因一路尽是沙丘沼泽,行动缓慢一些,但抵达宥州(今内蒙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古城)之后,夏兵也闻风溃逃。宋兵入城,城中老弱病残五百余户杀戮殆尽。泾原副总管刘昌柞入夏后,在葫芦河与夏人决战,结果夏人大首领没罗卧沙、监军使梁格嵬被杀死,梁乞埋之侄讫多埋等二十多人被俘。刘昌祚乘胜攻入呜沙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市),得到夏国库粮百万余石。在此节节胜利之际,李宪在兰州上疏宋神宗,请求筑兰州城建立帅府,以震慑西夏。

十一月,刘昌祚率军五万首先攻到灵州城下。接着高遵裕也率兵赶到。就在刘昌祚即将入城之际,高遵裕害怕这次战功被刘昌祚拔定头筹,便利用节制刘军的权力阻止刘昌祚攻入灵州,定下了所谓合围灵州的下下之策)。

当时,宋神宗也深恐刘、高孤军深入兴、灵二州有所不测,急命李宪亲率重兵、押运粮草从兰州赶往兴、灵二州,董毡也率吐蕃军协助同往,以为后援。

在进发兴、灵二州的途中,因为遇到了夏人的阻截,李宪错误地决定折道天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