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喝农药(2 / 4)

加入书签

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面向前沿、服务地方的特色研究院。临江有决心,我们就有信心,共同书写校地合作的新篇章。”

江一鸣握住黄振强的手,目光坚定而热切:“有您这句话,临江的未来就更有底气了。”

二人随即敲定合作框架,并提交到教育部。

完成这一项重要工作后,江一鸣长松了一口气。

一所大学的落地,不仅意味着人才的汇聚与沉淀,更将撬动整个城市创新生态的重构,还将带来上万的师生资源,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科技、教育、消费等产业链协同发展。

更何况,这还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分校,其带来的创新势能与智力资源不可估量。

江一鸣深知,这不仅是临江市补齐高等教育短板的关键一步,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

所以,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必须全力以赴。

很快,江城大学将在临江市建立分校的消息在全省引发广泛关注,教育部以及东江省也将此项目列为年度重点支持项目,各方资源加速向临江汇聚。

临江市因人才引进政策和即将建立江城大学分校的双重利好叠加,在互联网上迅速成为热搜话题。

不过,还有一个更受关注的话题,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临江市一次性开除公职人员1149人!

这一爆炸性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引发全国热议。

网友惊叹于临江市刀刃向内的决心,称其为“一场毫不手软的自我革命”。

毕竟世人皆知,一旦考进体制,便如捧上“铁饭碗”,哪怕庸碌无为也难被清退。除了犯重大错误或违法违纪,极少有人因“不作为”“慢作为”被彻底清除。

而临江市却打破了这一沉疴积弊的惯例,对长期吃空饷的公职人员亮出红牌,以铁腕手段整肃吏治,彰显了临江市委市政府重塑政治生态的坚定决心。

此举不仅震动了全省官场,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关于行政效能改革的热议。

“临江市太牛逼了,临江的一把手太勇了,要知道,这一千多人可都是公职人员,他们集聚起来的力量,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足以让任何改革者望而却步。但临江市一把手却敢于动真碰硬,直接直面这股阻力,展现了非凡的魄力与担当。”

“是啊,我老家就有个亲戚,仗着有点关系,不去上班,自己开了个公司当老板,工资照拿,还天天在我们面前炫耀,看的老子就想吐血。老子辛辛苦苦一个月才挣几千块,他什么都不干就拿的比我多,还享受着各种福利待遇,真是不公平。临江这一刀砍下去,砍得好!该整治这些蛀虫了。这种人不辞退,老百姓怎么服气?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希望这股清风能吹遍全国,让更多尸位素餐者警醒。”

“我太敬佩临江市委书记了,大家都知道很多单位存在吃空饷的干部职工,但却没有干部去触动这根敏感神经,毕竟这种事做起来吃力不讨好,还会得罪一大片人,搞不好,还会被反噬,丢官罢职。可临江的这位书记却顶住压力,毅然决然推进整治,这才是人民的好干部!”

网友们纷纷为这场刮骨疗毒式的改革拍手称快,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不仅网友们点赞,专家学者纷纷点评:真正的担当不是喊口号,而是在最难啃的骨头面前不退缩,临江这一刀,斩断的是惰性与侥幸,立起的是公平与希望。

就连各大官媒,甚至人民日报也报道了这件事,并进行了点评:这才是真正为民生着想的政府,临江这波操作直接捅到了体制弊病的痛点。1149人,不是小数目,背后折射出的是多少岗位空转、资源浪费和群众办事难的现实。这种刮骨疗毒的勇气,值得全国推广。

外界都纷纷为之鼓掌叫好,但对于临江市来说,一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