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针线牵出百家事,谁家不记一本账 kkxs7.com(2 / 3)

加入书签

—该来的,终究要来。

腊月廿一的风比前日更冷。

林英在灶房剁野猪肉,刀背敲在案板上“咚咚“响。

林招娣蹲在旁边剥蒜,小脑袋一抬:“姐,赵叔昨儿从公社回来,脸白得跟雪似的。“

“嗯。“林英没抬头,刀刃精准避开骨缝,“他进屋了?“

“没。“林招娣把蒜瓣扔进瓦罐,“他在院外站了会儿,往咱们门缝塞了张纸,又走了。“

林英的手顿住,刀背压着猪肉,红肉里渗出的血珠在案板上滚成小团。

她想起前日赵铁山攥着的纸卷——公社文件?

“招娣,去把纸拿来。“

纸条是从旧账本上撕下来的,边角还留着蓝墨水的痕迹。

林英展开,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建议设立家庭副业积分栏,纳入年终考评。赵铁山,腊月廿一。“

林招娣凑过来看:“姐,赵叔这是......帮咱们?“

林英没说话,她把纸条叠好收进怀里,刀背重重一压,猪肉“咔“地裂成两半。

窗外的雪下得更密了,她望着雪地里歪歪扭扭的脚印,忽然笑了……这赵铁山,倒比她预想的,软得快些。

腊月廿三,小年。

林家院门口挂起两盏红灯笼,是陈默用旧报纸糊的,外头蒙了层红布,风一吹便晃出暖融融的光。

孙裁缝带着三个徒弟在檐下改衣,老石匠蹲在墙角劈柴,劈柴声混着孩子们的嬉闹,把个小院搅得热腾腾的。

“英丫头!“孙裁缝扶了扶老花镜,手里的针脚走得飞快,“最后七户的棉裤改完了,你看看这锁边……“

他举起条灰布棉裤,针脚细得像蚂蚁爬,“比县城成衣铺的都齐整!“

林英接过棉裤摸了摸,指尖触到针脚的温度:“孙叔手艺好,是咱们村的福气。“

她转身从屋里捧出个粗陶坛,“这是昨儿陈默酿的野蜂蜜,您带回去给孙婶子泡水喝。“

孙裁缝的手在坛口悬了半天,到底没接:“英丫头,我在县城做了四十年衣裳,头回见着这么热乎的营生。“

他抹了把眼角,“往后我那俩徒弟都留在这儿,教村里的丫头们做衣裳,钱不钱的,图个心里踏实。“

林英眼眶一热。

她望着檐下挂着的互助积分榜,刘大丫的名字被雪水浸得有些模糊,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

这时陈默从屋里出来,手里捧着本书,封皮是他自己糊的,写着《村级信用体系初探》。

“你看。“他把书递给林英,扉页上用钢笔写着:“致林英!愿与你共量世间冷暖。“字迹工整得像刻在木头上。

“我查了县图书馆的资料,咱们的积分制,和古代的'义仓'、'社学'都有渊源。“他指了指窗外的积分榜,“你建的不是裁衣棚,是人心的秤。“

林英翻着书页,指尖触到他工整的笔记。

灶房里飘来炖肉香,她忽然想起刚重生时,这院里飘的是树皮煮水的苦味儿。

如今连雪地里的麻雀都胖了些,扑棱棱落在积分榜上,啄了啄刘老三的名字。

“姐!“林建国从裁衣棚跑过来,怀里抱着本新册子,封皮是他用红布缝的,“互助总账!“他把册子递给林英,“往后每月初一公示,我记的账,比赵叔的还清楚!“

林英接过册子,翻开第一页。

林建国的字还带着孩子气的歪扭,第一行写着:“腊月廿三,孙裁缝教锁边,积分十五;老石匠劈柴十捆,积分二十。“

她抬头看弟弟,他鼻尖冻得通红,眼里却亮得像星子,这哪是从前那个啃树皮的小娃?

分明是棵在风雪里抽枝的小松苗。

“建国。“林英蹲下来,替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从明儿起,这本账由你保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