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这里竟然有氮基生命(1 / 2)
星轨号的氧气循环系统还残留着赤尘星新生的清新,感应水晶突然泛起诡异的蓝紫色。水晶表面浮现出一颗被暗红色大气层包裹的星球,大气中90%是氮气,氧气含量不足0.1%,连土壤都呈现出氨化的深蓝。最奇特的是,星球的能量图谱上,跳动着一种从未见过的生命信号——它们的能量代谢不依赖氧气,反而以氮气为基础,细胞结构中充满了含氮化合物,像一串串会跳动的蓝色晶体。
“这不可能!”小张盯着生命检测仪,手指在屏幕上反复滑动,“已知的生命形态要么是碳基(以碳链为基础),要么是硅基(以硅链为基础),氮基生命只存在于理论模型中!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形成复杂的长链分子,怎么可能构成生命的基本骨架?”
林夏将元初水晶贴近感应水晶,蓝紫色光晕中浮现出更惊人的画面:暗红色的天空下,一群半透明的“晶体生物”正在移动。它们的身体由无数根蓝色的氮基晶体组成,晶体间通过氨键连接,像会行走的分子模型。它们不需要呼吸,直接从大气中吸收氮气,通过体内的“固氮酶”转化为能量,移动时晶体碰撞,会发出清脆的“叮咚”声,像一首天然的化学交响曲。
“它们在进行‘氮循环’,”李强的全息影像指向地面上的蓝色河流,河水其实是液态氨,“这些氮基生命通过代谢将氮气转化为氨,氨渗入土壤滋养‘氮基植物’,植物死亡后又释放氮气回归大气——这是一个完全独立于碳基生态的闭环系统,比地球的碳循环更高效,也更稳定。”
共生兽对着水晶发出好奇的嘶鸣,体内的红蓝光晕与氮基生命的晶体产生共振。小家伙用爪子在控制台上划出一个六边形的符号,恰好与氮基晶体的分子结构吻合,感应水晶立刻显示出这些生命的进化史:它们诞生于星球早期的强雷电环境,雷电击穿氮气分子,形成了最初的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这种以氮为基础的生命形态。
星轨号穿过暗红色大气层时,飞船外壳覆盖上一层薄薄的蓝色粉末——那是氮基植物的孢子。窗外的地貌颠覆了所有认知:山脉是由氮化硅构成的蓝色晶体,平原上生长着像珊瑚般的氮基植物,它们的叶片能捕捉大气中的氮气,表面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河流中流淌的液态氨在低温下(星球表面温度-50c)保持液态,倒映着暗红色的天空,像一块流动的蓝宝石。
“温度和压力刚好适合氨的液态存在,”林夏看着环境监测仪,“-50c的低温让氮基分子更加稳定,高压环境则促进了氨键的形成——这里的一切,都是为氮基生命量身定制的摇篮。”
登陆舱降落在一片氮基森林中,舱门打开的瞬间,没有预想中的窒息感,反而闻到一股淡淡的氨水味。森林里的“树木”其实是巨大的氮基晶体柱,柱体上布满细小的孔洞,不断吸收着大气中的氮气,孔洞中渗出的液态氨顺着柱体流下,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
一只半米高的氮基生物注意到他们,它的身体由六根蓝色晶体组成,头部是一颗菱形的大晶体,晶体表面闪烁着代表“好奇”的脉冲信号。它没有靠近,只是站在原地,晶体发出规律的“叮咚”声,像是在打招呼。
林夏试着让共生兽回应,小家伙的红蓝光晕化作一道蓝色的能量流,流向那只氮基生物。能量流接触到晶体的瞬间,生物体内的氮基分子开始剧烈运动,发出更急促的“叮咚”声,头部的菱形晶体亮起柔和的蓝光——这是友好的信号。
“它们的语言是分子振动频率,”李强的分析同步弹出,“不同的晶体碰撞频率代表不同的意思,刚才那串‘叮咚’声翻译过来是‘欢迎外来者’。”
跟着这只氮基生物深入森林,他们来到一片巨大的晶体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由上亿根氮基晶体组成的“知识塔”,每根晶体都记录着一段信息:有的是氮基生命的演化史,有的是它们对宇宙的观测,有的则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