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技术引进,提升品质(1 / 2)
天刚亮,我就在加工坊门口碰上了顾柏舟。他手里提着一筐刚摘的青菜,见我站在那儿发愣,问:“又在想昨天的事?”
“不是。”我把包袱打开,拿出那张试供协议,“我在想以后。”
他没说话,把菜筐放在地上,擦了擦手。我知道他在等我说下去。
“安和堂要是真签了长期合同,咱们每月要供的米就得翻三倍。现在靠人盯流程,还能撑住。可再往后,光靠一双眼睛看,不够用了。”
他点点头:“你是想改?”
“我想把外面的技术引进来。”我直说,“不光是种地,还有加工、储存。不能每次都等我亲自验货才敢送出去。得让整个流程自己跑起来。”
他沉默了一会儿:“钱够吗?机器坏了谁会修?村里人能跟上吗?”
“这些问题我都得解决。”我看着远处的田,“但第一步,得先让人愿意跟我们合作。”
当天上午,我回到屋里,打开田园女神系统。手指划过界面,点进“社交互动平台”。页面跳出几条新消息,是其他持有系统的人分享的经验。我一条条翻,重点关注那些提到“小农户+技术合作”的案例。
有一条信息引起我的注意:南陵县一个农技所,曾帮三家小村寨搭建自动温控育苗棚,还提供后续维护支持。他们不要押金,只签一年期试点协议。
我记下名字,关掉系统,出门去找李商人。
我们在镇口茶摊碰面。我把情况简单说了,问他认不认识那边的人。
他喝了一口茶,放下碗:“南陵农技所?听说过。他们确实做过几个小项目,口碑不错。但这种地方,一般不会轻易往外派技术员。你得有诚意,还得让他们觉得这事值得做。”
“样品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说,“灵泉水稻、抗病青菜苗、七彩玫瑰根茎提取物,都封好。再加上我们的种植排期图和仓储轮转表,足够说明问题。”
他点头:“我可以帮你引荐。但他们要是问起背书,你怎么答?”
“就说我们马上要和安和堂签正式合同。”我看着他,“这不是吹牛。只要明天验收通过,这就是事实。”
他笑了笑:“行。我今天就写信过去,把你的情况列清楚。地址写‘青山村有机粮作试验基地’——听着也体面些。”
两天后,回信来了。农技所同意派人来实地考察,前提是我们在三天内准备好两亩标准试验田,并提交一份详细的需求清单。
当晚,我在堂屋召集团队开会。六个骨干都到了,连林婶也抱着顾雅柔过来帮忙记事。
我把信纸铺在桌上,说:“有个机会,能把咱们的育苗效率提上去。但需要改棚、换设备,还要学新操作方法。谁不愿意参与,现在可以说。”
没人动。
顾承安蹲在门槛边玩石子,听见动静抬起头:“娘,是不是要有新机器了?”
我笑了一下:“是。以后冬天也能种更多菜,你们吃的饺子馅都能变花样。”
屋里响起笑声。
我接着说:“这次试的是自动温控系统,能控制温度湿度,让秧苗长得更齐。如果成了,下一步还想上智能灌溉和净菜加工线。”
有人问:“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活干了?”
“恰恰相反。”我拿出系统生成的模拟数据表,“以前一个人管一棚,现在一人管两棚。工钱照算,多出来的地,用来扩产七彩玫瑰。那种花利润高,将来能给你们孩子留块嫁妆田。”
众人议论起来,语气渐渐松动。
最后我说:“明天农技所的人要来看地。今晚必须把东坡那两亩整出来,土要翻深,沟要挖直,旁边腾出空地搭临时接待棚。”
散会后,顾柏舟留下没走。
“你真打算全换成机器?”他问。
“不是换,是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