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创新研发,独具优势(2 / 2)

加入书签

p> 我从农官发布的节气通报里找到今日实测日照时长,手动输入系统。接着调整温室膜参数,把透光率从85%提到88%,并设定中午补光十二分钟。

重新运行模型。

进度条缓慢推进,我的心也跟着紧起来。如果这次校准失败,整个种植周期就要推迟,后续安排全得打乱。

五分钟后,屏幕刷新。

【首轮回合种植指令生成完毕】

【建议播种密度:每平方米120株】

【灌溉周期:每日两次,每次500毫升\/平方米】

【预计首次采收时间:第10日清晨5:30】

【备注:具备批量复制条件,可扩大至三亩全田】

我盯着最后一行字看了很久。

成了。新模式可以量产。

我立刻叫来顾柏舟。他看完指令,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用力点了点头。“我去把剩下两亩地翻出来,明天就能扩种。”

“别急。”我说,“先把今天的记录整理好,包括播种时间、用水量、气温变化,全都录入系统。以后每一批都要按这个标准来。”

他应了声,转身出去安排。

李商人傍晚过来了一趟,没进屋,站在院门口喊了一声。我把他在镇上抄的菜单收在抽屉里,但他留下的那句话我一直记得。

“顿顿安心。”

我翻开研发日志,在首页写下这四个字。然后在下面添了一句:只要吃得放心,便宜不是唯一选择。

天黑前,我又去了一趟试验田。滴灌管还在工作,土壤表面湿润但不积水。系统显示种子已经开始吸水膨胀,预计明早六点前破土。

我蹲下身,用手摸了摸泥土。温度刚好,不凉也不烫。

回到书房,终端屏幕还亮着。种植指令静静地躺在界面上,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我坐了很久,直到顾柏舟进来提醒我吃饭。

“都安排好了?”我问。

“地头清完了,水管也接好了。”他说,“就等你一句话,随时能播第二批。”

我看着屏幕右下角的一行小字:【核心不在便宜,而在不可替代】

笔尖落在纸上,写下明天的第一件事:

六点整,启动全田灌溉,播第二批种。

笔尖还未抬起,窗外传来一声轻响。

陶盒盖子裂了一道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