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长远考量,新基地建设(2 / 3)
>
他盯着我,“那你图什么?现在日子不比从前强?有米有粮,孩子安康,村里人也敬你。够了。”
“不够。”我摇头,“敬的是我,不是种地这行当。我想让将来任何一个女人,站在田头说‘这是我种的’,也能被人叫一声师傅。可要让人信,就得有更多地、更多人、更多米。小打小闹,撑不起这份名。”
他没说话,只是把那块布巾叠好,放进怀里。
我拉他起身,“走,去仓房。”
我启动系统,调出“认证技工培训全景回放”。画面里,柏舟站在田埂上,身后是刚修完的老岭沟排水渠。他说话不快,但每句都踩在要点上。说到“看土色”时,他蹲下抓泥,镜头拉近,连他指甲缝里的湿土都清晰可见。
我快进到村民送行那段。
阿贵背着包袱出门,他娘追出来哭喊。可当阿贵转身亮出胸前的“认证技工·柒号”木牌时,人群里有人喊:“阿贵哥,回来教我儿子!”另一个妇人扯着孩子说:“瞧见没?好好学,也能挂牌子!”
画面切到陈掌柜迎上来,拱手称“灌溉伯”,眼神里是实打实的敬重。
柏舟看得极认真,呼吸渐渐重了。
“你教的不只是浇水。”我轻声说,“是让种地的人,有了名字。可名字要传得远,就得有更大的地。不能只靠咱们这一村一口井,得让别的地方也长出这样的米,也有人敢挂牌子教人。”
他终于开口:“那地方……能起个名吗?”
我笑了,“你说呢?”
他没答,但肩膀松了下来。
我知道,他懂了。
我们并肩走出仓房,夜风拂过院中晾晒的菌架。我打开系统,将“双基地轮训制”写入战略框架。系统自动关联至“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生成初步执行路径。
尽管当前能量值储备不足,但可以先规划好整体框架,待能量值达标后再推进具体执行。
下一步,是实地取样。
我调出三处备选地舆图,启用“土壤适配推演”功能。系统快速运算,排除北渠——雨季风险过高;南岭与东原进入候选。我决定优先启动东原,因其地势平缓,且临近官道,利于后期运输。
但要推进,需先获取真实土壤样本。
我点开任务面板,消耗300点能量值,兑换了“便携采样仪”。这仪器小巧如竹筒,能自动分析土层结构、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活性,结果可直接上传系统建库。
“苏芸明日就动身。”我心中已定下人选。她做事稳,嘴严,又识字,能独立操作仪器。秋收后道路干燥,正是取样好时机。
接着,我设定“能量值增收计划”:下一批灵菌干销售利润的40%,强制划入“基建储备金”,不用于日常开销、不兑奖品、不解冻。
系统弹出确认框:【是否锁定该账户?】
我按下“是”。
最后一项,是合规预判。
系统在任务列表底部浮现一行小字:【检测到潜在政策支持信号,建议预留10%预算用于合规建设。】
我心头一动。
王大人前些日子派人查账,表面是例行巡视,实则透着兴趣。他若真有意推动农政改革,新基地或许能成为试点。但若无准备,一旦被有心人盯上,便是“私扩田亩”“聚众谋利”的罪名。
我记下:未来选址,须避官田、不占民宅、水源取自荒渠。宁可多走十里路,也要清清白白。
柏舟站在我身旁,忽然说:“东原那片荒地,我去年收柴火时路过。有条小河,水清得很。”
我立刻在舆图上标注。
“你还记得什么?”我问。
“河边有片老槐林,树都空了。人少,安静。”他顿了顿,“若真要建,第一年别贪大。先试五十亩,成,再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