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总结经验,提升策略(2 / 3)
问。
我心中一动,调出系统“高级农具坊”。目光扫过“自动耕地机”“快速收割机”,最终停在一项灰色条目:【模块化运输车——需解锁条件:完成“高效物流链”任务】。
“系统有这功能,但还没开。”我道,“不过,我们可以先试人工优化。”
我画出新方案:中心集散制。在村中设仓储点,每日清晨统一分配种子、工具;采收后,各户将作物送至集散点,统一初加工、打包,再由李商人车队定时运出。运输频次从“随叫随走”改为“每日两班”,人力车与牛车搭配,错峰出行。
“还能再快。”苏芸拿出一张地形图,“北坡有条旧渠,通溪,若修一段滑道,竹筐顺水漂下,省一半脚力。”
我立刻调出系统检测,【地形坡度适宜,可建简易水运道,成本:竹材300根,工时8人\/日】。
“建。”我写下计划,“三天内完工,作为新模式试点。”
林婶皱眉:“可这么改,农户得听统一安排,有人怕不习惯。”
“自愿参与。”我道,“先选五户试运行,数据出来,大家自然信服。”
当天午后,新模式压力测试启动。我划出两片对比田:一片沿用旧法,分散种植、各自运输;另一片纳入新体系,统一种、统一管、统一运。
测试第一关:突发补种。我下令,两片田同时补播半亩地灵参,旧体系农户自行取种,新体系由集散点配送。
结果:旧体系三户缺种,一户运种途中车轴断裂,延误六时辰;新体系配送准时,播种完成快三个半时辰。
第二关:极端天气应对。我用智能灌溉器模拟暴雨,触发排水指令。旧田两处积水,秧苗倒伏;新田因预埋暗管,水势三刻内退尽。
第三关:物流承压。我临时追加一批订单,要求两时辰内运出百斤初加工参片。旧体系人手不足,仅运出三成;新体系启动轮班制,辅以竹滑道试运,完成七成。
暮色渐沉,我站在集散点前,看着最后一筐参片滑入溪流,顺水漂向下游装车点。林婶擦着汗走来:“原先觉得改规矩麻烦,可这一试,省下的力气,够多种半亩地。”
我正要答话,系统忽然轻震。【检测到“情感共鸣功能”波动:当前区域焦虑值上升12%,作物生长速率下降8.3%】。
我一怔,回看测试全程——紧张调度、频繁催促、农户间偶有争执,确实气氛紧绷。
“原来情绪也影响产出。”我低声自语。
苏芸听到了:“那以后排工,得留喘息的空?”
“不止。”我思索,“得让系统情绪监测接入生产预警。若集体焦虑超标,自动提示调整节奏。”
我正记下这点,顾柏舟从坡下走来,肩上扛着最后一段竹管。“北坡滑道最后一节接上了。”他擦了把汗,“试了趟空筐,顺得很。”
我点头,正要说话,忽然瞥见测试田边缘一垄地灵参——本该整齐的苗列中,有三株微微歪斜,叶片泛黄。
我快步走过去,蹲下拨开土壤。根部缠绕的菌丝颜色暗淡,几乎停滞生长。
系统提示浮现:【“云田共生菌1号”在高频指令波动环境下活性降低,建议减少密集调度干扰】。
我指尖一凝。
原来效率不是一味加速。
快与稳之间,
有一条看不见的线。
我站起身,望向集散点堆满的竹筐、来回奔走的农户、溪上漂浮的货筐,声音清晰响起:“明天起,新体系照常运行——但每日午时,停工半个时辰。”
林婶一愣:“歇着?”
“不光歇。”我道,“教新来的农户记日志,讲经验。我们种的不只是作物,是方法。”
话音未落,北坡滑道顶端,一筐新装的参片松脱卡住,竹筐倾斜,半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