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多元永恒(2 / 3)
率云图。多样性,第一次不再被视为混乱的根源,而是通往真实的唯一路径。
第二律:多维度方近真实
如果说第一律是“破”,那么第二律“多维度方近真实”就是“立”。它为观者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仅仅承认视角的局限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超越这种局限。答案便是——融合。
“多维度方近真实”强调,只有将尽可能多的、彼此独立甚至相互矛盾的视角进行有机的整合与碰撞,才能拼凑出一幅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立体的、动态的全貌。这就像要了解一个复杂的生命体,你不能只看它的dNA序列,也不能只观察它的行为模式,更不能只分析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你必须将分子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进化论等所有维度的信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存在。
为了实践这一原则,共和国的“辩证星图”——一个用于整合和对比所有观测数据的巨大信息结构——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重构。星图的光影在中央计算核心的驱动下,以前所未有的复杂方式交织、重组。过去,星图会优先显示那些被认为是“主流”的理论路径;而现在,每一个微小的、非主流的观测点都被赋予了同等的权重,星图的目标不再是“筛选”,而是“连接”与“呈现”。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对“时间晶体”的重新认知。过去,观者们主要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去理解它,认为它是一种在时间维度上重复的特殊物质状态。但在新律法的指引下,一队跨学科的观测者团队,结合了热力学的熵增视角、信息论的比特波动视角,甚至引入了一种古老的“因果律编织”哲学视角,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时间晶体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着一种极其复杂的、非对称的能量与信息交换,它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时间生态系统”。这个发现,正是“多维度方近真实”原则最辉煌的证明。
第三律:观察者亦在景中
“观察者亦在景中”——这是观测基本法中最富哲学思辨色彩,也最考验观者心性的一条原则。它提醒着每一个人,我们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纯粹的、客观的“外部观察者”。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所观察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生理结构、我们的成长背景、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情感与偏见,都像一副无形的滤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看到”的一切。
这条原则的提出,让共和国的精英阶层——那些曾以“绝对客观”自居的首席观测者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谦卑。他们开始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他们意识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客观”,或许只是一种更高级、更隐蔽的主观。
为了纪念观测基本法的诞生,并将这三大原则具象化,共和国广场中央,一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谦逊观测塔。
塔身并非由昂贵的金属或水晶建成,而是由一种能够吸收并记录光线的“记忆玻璃”构成。它的设计摒弃了所有的对称性与直线,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姿态谦逊的形态。最令人震撼的,是塔的外壁。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与符号,记录着共和国历史上所有被淘汰、被证伪、被超越的观测方法与理论。
从最原始的“神创拟人说”,到曾经辉煌一时的“地心宇宙模型”,再到后来的“以太假说”和“弦谐理论”的种种谬误……每一个失败的尝试,每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认知框架,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塔壁上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它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它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贡献与局限,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新的认知所取代的。
在塔的顶端,没有神像,没有丰碑,只有一块巨大的、可以360度反射周围景色的抛光金属圆盘。它寓意着:真正的智慧,不是高高在上的俯瞰,而是清晰地映照出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自己与万物的关联。
每当有新的观测者完成他们的启蒙仪式,他们都会来到谦逊观测塔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