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骄兵之警(2 / 3)

加入书签

播完,记住《泛胜之书》里说的‘种麦得时,无不善’。”

身后传来马蹄声,袁淑带着内侍捧着酒坛走来,紫袍在铁矿石堆里显得格外扎眼。

“辛大人好兴致,” 他向着辛弃疾恭敬的拱手道。

“满朝都在盼着您北伐的捷报,您倒好,还有这等闲情雅致,摆弄这些土坷垃、铁疙瘩。”

辛弃疾转过身,白色软甲上沾着铁屑,腰间的斩马刀鞘磕在石阶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袁中丞远道而来,先看看这个。”

他指向沙盘旁的账册,“这是冶山本月的出铁量,够铸斩马刀三千柄、弩箭十万支 —— 但还不够。”

袁淑挥手打断了辛弃疾:“将军,先暂缓一下。这里有前日陛下亲赐的御酒,大人还是先接了吧。”

他示意内侍开封,醇厚的酒香漫开时,忽然压低声音,“陛下问你,北伐何时可成?满朝文武可都等着喝将军你的庆功酒呢。”

辛弃疾接过酒坛,却没有开封,只是放在一旁的石桌上。

“中丞可知,濉口之战,我们赢在魏骑轻敌,而非实力碾压?”

他指着淮河对岸,“北魏在碻磝增兵五万,拓跋焘的侄子拓跋仁亲掌黑槊营,日夜操练。我们的敌台只修了三成,芍陂的存粮仅够十万大军三月之需,三千飞虎军所需战马未至 —— 此时北伐,正中其下怀。”

“辛大人这是长他人志气!” 袁淑猛地提高声音,麈尾指着铁矿场,“这么多精铁,这么多粮草,还不够你用兵?当年檀道济唱筹量沙,不也吓退了魏军?”

“檀公那是无奈之举,” 辛弃疾的目光陡然锐利,“他死后,北魏君臣弹冠相庆,说‘南人再无劲敌’。如今我们好不容易筑起防线,岂能因一时之胜就前功尽弃?”

他拿起账册递给袁淑,“您看,这是流民入屯的户数,已达五千。再给一年时间,他们就能成为既会耕种又能打仗的劲卒。”

袁淑草草翻了两页,便扔回桌上对辛弃疾劝说道。

“陛下的口谕,大人还是要听一下的。” 他凑近一步,继续小声对辛弃疾说道,“建康城里都在说,辛大人坐拥精兵却畏缩不前,莫不是生了私心?”

辛弃疾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请中丞回禀陛下,臣愿立下军令状 —— 若明年此时,淮泗防线未成、粮草不足,臣甘受军法。但眼下,绝不能北伐。”

他提起那坛御酒,“这酒,就暂存冶山,待北伐功成之日,臣再与陛下共饮。”

三日后,辛弃疾轻装简从返回建康。

含章殿的争论比他离京时更烈,江湛正拿着新绘的《黄河进军图》,唾沫横飞地讲解 “三路齐出,直捣平城” 的方略,连素来谨慎的王弘也点头附和。

“陛下,” 辛弃疾推开殿门,老旧披风上还沾着淮水的雾气。

“臣有《固边三策》呈奏。” 他展开羊皮卷,“其一,续建敌台至百座,连成淮河防线;其二,扩种芍陂稻田至万顷,确保三年军粮;其三,编练流民为‘淮泗兵’,每屯配战马五十匹、弩箭千支。”

江湛立刻反驳:“这些要等到猴年马月?如今北魏新败,正是天赐良机!”

“良机?” 辛弃疾反问,“当年苻坚百万大军伐晋,也以为是良机,结果如何?”

他转向文帝,声音沉稳如钟,“陛下,兵者凶器,不可轻动。北魏虽败于濉口,但其主力未损,正如《吴子·治兵》所言‘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但更害于骄躁!”

他从袖中取出魏骑的甲片,掷在御案上:“这是黑槊营的新甲,铁片厚度比去年增加三成,可见其备战之紧。我们若此时北伐,便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沈庆之突然出列,铁刃甲的肩吞撞出铿锵声:“辛将军所言极是!老臣亲历过元嘉七年北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